2013年1月20日,央视新闻联播长达6分钟的头条--《关注菜价上涨》中,一位买菜大妈一边把刚买的蔬菜装进塑料袋里系好,一边对记者说"菜这么贵,我们这些村民都受不了了,太贵了"、"你也反映反映呗。"这位大妈不到10秒的"反映反映"颠覆了多年来坊间戏谑的央视《新闻联播》"三段论" --"前15分钟领导人很辛苦,中间10分钟中国人民很幸福,最后5分钟外国人民很痛苦"的前两大定律。 "反映反映",只是2013年1月1日《新闻联播》改版以来的诸多变化之一,过去长期"连播"的领导人会议和活动,在头条出现的频率比过去少了四分之三。同买菜大妈一样在《新闻联播》头条出现的,还有PM2.5和空气质量、天然气供应紧张、因土地确权问题引发的"离婚潮"和成都曹家巷拆迁……这些反映公众生活和心声的民生新闻,成为新闻联播正在进行的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履行社会责任的改版的探索。 综合考察央视新闻联播中播出的这些民生新闻,不难看出它们主要特点:(1)题材社会化;(2)视角平民化;(3)从报道方式看,更多要求纵深化报道新闻;(4)媒体定位由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互动。央视新闻联播凸显民生新闻的改版,对我国新闻媒体尤其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背景 央视新闻联播改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都有很大提升,对社会的关注从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满足,发展为对民主政治、公共生活、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关注,特别是公民个人的思想观念、主体意识、话语权等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重要内容。 而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中国公众更具有多元的价值观思考和选择,对变动的社会有知情、表达、参与和监督的需求,也一直在寻找能够实现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公共平台,而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代表的、在中国公众中享有很高收视率和很大影响力的中国电视新闻,却以多年不变的主旋律表达,使公众对其愈来愈失望,电视新闻的公信力、吸引力和传播力不断下降。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使媒体从过去的全额拨款吃皇粮的事业单位,变为"事业性质企业经营"的市场主体,使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不同传播形态的媒体,以及地市、省区、国家各个层次的媒体,进行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竞争。各种不同传播形态和不同层次媒体竞争的核心和关键,都是借助自己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来争夺最大多数的读者、听众、观众。
1978年1月1日,央视正式推出《新闻联播》以来,成为迄今中国大陆知名度最广、全世界观众数量最多的电视栏目,牢固确立了作为执政党与中央政府最重要"喉舌"的地位。30多年来,观众心中的《新闻联播》逐步成了一种固定模式的"联播范式"。例如对象主次、内容编辑、主题音响等,形成前述坊间流传的"三段论",内容枯燥、形式死板,带有强烈的"象征"色彩。而且,近几年来,各个地方都实行上星战略,通过上星扩大覆盖范围,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卫视频道节目内容越做越好,逐渐树立了不同风格化的形象,品牌栏目深受观众喜爱,有些卫视收视率甚至直接威胁央视。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