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媒介融合的三种形式

时间:2013-08-28 10:24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核心期刊网 点击:
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将媒介融合进行划分,在纵向上分为互动、整合和大融合三个递进的层次,横向上分为传播内容、传播组织(传播者)和传播渠道。每一层次融合的主体是不一样的,在互动层次融合的主体是传播内容,在整合层次融合的主体是传播组织,在大融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的概念来自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 De Sola Pool)的"传播形态融合"(the convergence of modes)论。他认为,数码电子的出现导致了原来各种不同传播形态之间产生聚合,"其本意是指各种传播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1]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2]

  媒介融合实质上是要打破各种媒介之间的边界,以实现功能上的整合。各种媒介由于自身的偏向,有着自身所专注的领域。不同的媒介在技术上、传播方式、内容生产、媒介所有权、媒介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上都存很大的差异。缩小各种媒介之间的这些差异是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方式。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李奇·高登归纳了美国存在的五种媒介融合的类型"一是所有权融合,二是策略性融合,三是结构性融合,四是信息采集融合,五是新闻表达融合。"[3]董年初在《媒介融合与政府监管》一文中认为,媒体融合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技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和终端融合。"[4]匡文波和王丹黎在《新媒介融合:从零走向共赢》一文中认为,媒介融合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媒体之间的整合与并购,力图在传媒业中以规模出效益;二是不同媒体之间的交融与互动,主要是指在不同媒体之间,传播方式和内容的相互借用。以促共同发展。"[5]

  许颖认为,媒介融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媒介互动,即媒介战术性融合。第二个层次是媒介整合,即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第三个层次是媒介大融合,即不同的媒介形态集中到一个多媒体数字平台上,各类型媒介通过新介质真正实现汇聚和融合。"[6]

  笔者认为,对于媒介融合形式的考察,不仅要考虑纵向的融合层次,也考虑横向的传播过程。考察传播过程就是要研究不同层次的融合发生在传播过程的哪个要素上。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D·拉斯韦尔提出了描述传播行为的五W问题,即"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传播过程涉及到的主要要素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接收者。其中,在媒介融合研究中,接受者是媒介融合影响的对象。接收者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已经是个融合体,泛指整个受众群,因而不属于媒介融合中融合的对象。传播者有时也可以抽象为一个信息发送者的整体,但在大众传播时代,传播者也可以是具体的传播组织,且各个传播组织是彼此独立的。因此,媒介融合主要发生在传播者(即传播组织)、传媒内容和传播渠道三个要素上。结合许颖提出的三个层次,笔者认为媒介融合的形式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传播内容的互动

  1.内容互动的方式

  在传播内容互动的形式中,不同的传播组织和传播渠道之间是独立的,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交叉的关系。因此,传播内容的互动是发生在不同传播组织和传播渠道之间的。如果将传播组织和传播渠道总体上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那么传播内容的互动就可以分成三类:

  (1)传统媒体之间的传播内容互动。这类互动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同类媒体之间的互动,即同一形态的媒介之间的互动。比如在各类报纸之间和不同电视台之间的互动。二是不同类型的媒体之间的互动,比如报纸与电视之间的互动或报纸与广播之间的互动。

  (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传播内容互动。新媒体尤其是没有新闻采访权的门户类网站,内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媒体,需要对传统媒体新闻的大量刊登和编辑整合。而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使得新媒体成为传统媒体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同时,视频网站的网友上传的视频也成为电视媒体传播的内容。另一方面,传统媒体通过创办自己的网站,而将自身的内容网络化,这也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以此种方式,传统媒体扩大了受众的接触面。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