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论依据: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以人为本”的历史,离开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就不能科学地说明历史创造和社会进步的真正根源。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主体地位,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人是历史的主体,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马克思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因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2〕既然社会关系是由人所生产、所创造的,那么,随着人的不断发展,必然地要创造出新的社会关系,由此创造出新的历史。通过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人类的本性不断改变着。因此,人类本性的改变或人的自我改变同人创造历史的活动是一致的。从根本上来说,人的主体性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3〕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认为,人们在实践中,一方面必须按照客体的尺度——客体的属性、本质和运动规律办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总是从自己出发,按照自己的需要、能力去理解和改造客体,处处把人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中去,使客体成为对人有用之物。人类的生产实践在任何水平上都是客体尺度与人的内在尺度的统一。 (三)现实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积累,还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完善,离马克思所设想的那种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还有很远的距离,正因为如此,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最终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和真正自由。“以人为本”具有极大的普适性,它应该被运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在每个发展的领域都存在着如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问题。 以人为本,首先要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以唯物史观为依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4〕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完全摆脱贫困状态,这是实现人的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最根本的物质前提。同时,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的需要,也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的文化水平,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有利条件。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才会把劳动当作是自我完善的人生需要,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才能为人们提供极大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人们才会拥有充裕的时间用于自身各方面的发展。以人为本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和核心内容。政治是众人之事,是围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局利益关系而展开的各种活动。因此,在一切政治构架和政治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人的政治主体地位。这也就是说,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个人都是政治生活的主体,都必须确立其政治主体的地位。笔者认为,以人为本,不应当只是中国共产党人或各级领导干部的话语,而应当成为全社会的话语,成为每一个普通民众的话语。换言之,每一个人都应当成为“以人为本”的话语主体。当每一个人都应当成为“以人为本”的话语主体的时候,大家才能够把人当人看,真正贯彻落实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原则,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才会成为人们发自内心的行动。在利益主体多样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在道德境界上强求一律,但我们应该呼吁提升以人为本的思想境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就是要牢固确立人民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人民的意愿,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和创造才能,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是绝大多数的人,而不是少数人。在我国,绝大多数人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其次,社会发展是通过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同自然运动不同,在历史发展的动力中,不仅存在物质动力,而且存在着精神动力。精神是人所特有的,它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着特殊的动力作用。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的综合,就是人民群众的动力。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树立一切依靠人,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利进步。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归宿。人民群众既然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又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然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党坚持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就是从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出发。“到群众去”就是让人民去检验、去评价。一切发展都必须依靠人民,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真谛,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245. 〔3〕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30-31.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2.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