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品是以儿童为主要刻画对象,以儿童生活为圆心,以儿童视野为主要描写空间……总之,是以儿童为题材辐射的核心;儿童文学创作需要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总之,需要以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为创作方法的唯一基础和制约条件;”[3]作家王淑芬正是秉持着这一创作原则,刻画了“我”彭铁男这一个特殊儿童的生活空间,“我”不同于其他的孩子,但是在我的意识里,“我”却是和他们一样的孩子,只是“我”不懂的地方太多,好似“我”就是一个外星来的孩子。
小说以特殊儿童“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以其自身的经历作为文本故事层的基本框架,以事件为传达特殊儿童情感的艺术载体,全篇是以第一人称展开的娓娓道来的诉说和如泣如诉的思念“爱”是文学作品中永远的话题。在描写特殊儿童文学的作品并不多见,更主要的是,文本中独特的叙述视角,叙述文本基本以“我”的视角为主线,用一连串的事件串起了一个特殊儿童正常化的生活模式。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内聚焦式的叙述视角,叙述者只叙说自己知道的情况,而且他知道的原则上与“我”知道得一样多,“我”不知道的事,叙述者无权叙述,这里的叙述者“我”等于人物中的彭铁男,即限制叙事。第一人称内聚焦型视角叙事方式,只允许视角人物行使自己全知的权利,叙述视角受到严格限制,作者无权超越“我”自身的视野去描述“我”以外的场景,否则这种可信性便消失了。由于这种局限,当叙述到没有其他人物在场时叙述就会产生困难。如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就印证了这一话语叙述的局限,我先打开国文课本第一课,抄了四个字“大中我的”。可是我又想到,杨老师昨天教的是第八课,我赶快擦掉,翻到第八课重新抄。
我找来找去,又有“大中我的”,我就抄下来。我忽然想到我很阿呆,刚才根本不必擦掉。
抄字很无聊。不知道现在“跛脚”他们在做什么?如果我也会月考就好了。但是我只会提开水和倒垃圾,月考是聪明人才做的事。[4]
正是为了弥补这一叙述的困难,文中又出现了成人视野下的话语叙述,第三人称外聚焦式叙述视角。在特定的时刻,叙述者退出文本,让文本中的某个人物(跛脚)或者是几个人物(跛脚、妈妈、老师等)充当事件、生活、场景、故事情节的目击者和叙述者,叙述者本身并不游离于情节之外,而是溶化在情节之中,推动情节的发展,成为构筑情节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文本中的人物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这个“正常”的世界、透视生活的本质,通过人物的眼睛,非常自然的把故事中的人物和情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直接进入人物的内心,由于读者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经过了作品中人物眼睛的过滤和加工,并且以第三人称多重视角的展现,弥补了限制叙述的缺憾,更容易拉近读者与作品人物的距离,引导读者将自己与小说中人物融为一体,真切的体验和经历小说人物的一切行动和心里的变化,在阅读中得到奇妙的视觉享受和真实体验。这样比起前面的第一人称内聚焦叙述视角就增加了作品的可信程度。让我们每一个读者,成人和儿童切实体会到这正是儿童文学的本质所在。
“跛脚”正是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出现,通过他的话语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儿童的成人化的言语,他是和“我”同龄的孩子,但是“正常”的生长环境让他这个特殊儿童蜕变成一位成人。在和“我”的对话中,他们之间的“障碍”不是智力本身的因素,更是一种社会的映射。在《我是白痴》之十一水球大战里面,彭铁男被水球击打的满身水淋淋的,他玩的很开心,但是“跛脚”一番话“湿掉的不只是衣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成人化。“跛脚”说的话,他有很多都听不明白,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特殊儿童,更因为在“跛脚”的世界里,他更透视到社会的实质。“跛脚”这一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出现,让他弥补了“我”叙述话语的空白。“跛脚”这一形象,让我们看到了成人作家创作时的审美指向,不仅是对儿童的发现,更是对人的一种发现。
王淑芬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或是儿童文学创作主体的成年人,用她独有的审美视角向我们展现了成人世界里的儿童纯真之美,“他(她)什么都是,唯独不是他(她)自己——一个活生生的,有七情六欲的、有独特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世界的、有自己独具的审美意趣的、有或丰满或欠缺或成熟或幼稚或快活或忧郁性格的‘这一个’成年人。”[5]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