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各种污染也随之而来,其中,噪音污染的危害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现今用地资源紧张,城市老城区中的道路景观已不能更改,住宅区建筑早已成熟。因此,须运用不同的手段与方式,多种方法相结合,在道路景观中营造隔声“屏障”,达到显著的降噪效果。在营建中若结合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隔声“屏障”的功能效应会显著加强,更好地为人居环境服务[1]。
1隔声“屏障”的定义
就基本理论而言,隔声屏障是一个隔声设施,为了阻挡声源直达接收者,在声源和接收者之间插入一个设施,使声波传播有显著的附加衰减,从而减弱对接收者所处的一定区域内的噪声影响[2]。
就延伸推广而言,隔声屏障是保持声景观平衡的一种媒介工具,通过不同的元素、手段、方式调节对人身心健康发展不利的声效环境,从而使声景观保持有利于人类身心发展的动态平衡[3]。
2隔声“屏障”的特性
抗干扰性:隔声屏障的创设目的是为了削弱空间环境中对人类有负面影响的声音,还原空间原有的声音,消除外来主导声音对空间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声音杂质得到过滤与削减,从而降低外环境声效对观感者的干扰。
可接近性:现今,隔声屏障已从原有的模式形态中解放出来,随着隔声屏障运用手段与方式的变化,这些功能性设施不再只是一种标识形体,而是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产生交流互动,变得可触、可视、可探。
亲和舒适性:隔声屏障设计形式虽多种多样,富有创新性,但功能与审美效用都是人们熟悉和需要的,通过人性化考虑,营造出可舒展身心的健康环境。例如水景墙、立体花墙、山石植物等,都是非常常见而实用的生活景观。
积极向上的艺术性:随着景观设计的发展与进步,隔声措施的表现形式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形态、色彩、质感、肌理等不同方面都融糅了艺术的气息与特质。更具有美感,使观感者在更人性化的景观设施中提升自身对现代景观的审美观赏能力。
3隔声“屏障”在园林中的应用与特质
在日常人工声景环境中,对于生活声(谈话声、游乐场机械声、公园广播或背景音乐声、手机铃声等),交通声(汽车声、摩托车声、船只汽笛声等),施工声(房屋装修声、搅拌机声等),隔声景观常采用隔音墙体、隔音板、路面交通隔声屏障作为具体直接的隔声措施,这类隔声“屏障”主要通过遮挡源声音的传播和直接吸收声音来取得隔声效果。如在交通路面上,主要考虑屏障的形式尺度与建筑物的比例关系相协调,运用声学传播原理,在尽量保持与建筑物之间有足够空间的前提下,营造适宜的屏障高度,直接达到削减交通噪声的效果,减小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保证相邻建筑有足够的日照光度,减少居民的压抑感。此外,在形态上隔声屏障注重将轻型透明材质(如玻璃)嵌入隔音构件中,通过阳光照射,形成不同的阴影区域,营造出相对丰富多彩的视觉景观效果,减弱因垂直厚重、单一乏味而使视觉心理产生的遮蔽隔离感(图1、2)。建于迈阿密国际机场北部边界的由玛莎·施瓦茨设计的长约1.6km的吸音墙[4](图3)正是色彩丰富而有趣味性的代表。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