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制度语境下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的新视角(2)

时间:2013-08-26 17:51来源:未知 作者:童敏 点击:
如果从动态关系服务视角出发安排项目,社会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是每项活动如何与活动之外的日常生活结合,考察服务对象接受每项服务之后日常生活发生的变化;然后,再选择最容易发生改变的时间、地点和服务人群开展下
  如果从动态关系服务视角出发安排项目,社会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是每项活动如何与活动之外的日常生活结合,考察服务对象接受每项服务之后日常生活发生的变化;然后,再选择最容易发生改变的时间、地点和服务人群开展下一轮的服务活动。这样,每项服务活动在带动服务对象社会支持关系的改变过程中整合起来,形成项目。这样的项目安排是以服务活动与活动之外的连接为考察核心,成功的服务项目是借助每项服务活动带动服务对象社会支持关系的不断改善。见图2。
  图2动态关系服务的社会工作项目就像上述的民营企业的农民工社会工作,如果从动态关系视角来看,社会工作者在组织第一阶段的服务活动时,就把员工子女教育作为着力点,通过员工子女教育影响企业的员工;接着,凭借员工中积极分子的作用丰富企业员工的业余生活;这样,又为第三阶段的服务活动——员工志愿者的建设以及员工互助网络的发展打好了基础。显然,在动态关系视角下,社会工作者需要把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作为一种手段,放在服务对象社会支持关系改变的过程中来运用,寻找最佳的时间、地点和人群推展服务活动。这样,每次服务活动的开展都能带动服务对象社会支持关系的改善,为下一次服务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保证服务效果不断累加。
  可见,从静态直接服务视角安排社会工作服务活动,不仅无法与制度要求相结合,而且服务重复,服务效果大打折扣;相反,如果从动态关系视角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就能将社会工作顺利地引入制度内,保证服务取得最佳的效果。
  五、与西方社会工作服务方式的对话
  西方社会工作在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开始阶段采用的是静态直接服务的方式。这种服务方式的形成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很大,在战争期间美国红十字会开始推行精神健康服务。[16]38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出现了大量因战争影响而心灵受到创伤的病人。为了回应社会服务的需求,美国史密斯大学开始培养精神科社会工作者,把研究个人内心的精神状况视为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基础。[17]92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工作逐渐引入医院、学校和家庭服务中心等机构。由此,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场景发生了急剧变化,面对的是情绪和行为遭遇困扰的求助者,了解这些求助者个人内心的精神状况成为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前提。[18]机构服务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社会工作者很多时候需要和其他专业人士合作一起开展服务,这对社会工作者的直接专业服务技能提出了要求。[19]此外,20世纪的20、30年代,社会工作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服务形式:有偿的私人服务。在这种服务中个人困扰的消除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核心任务。[17]111
  如果说对个人内心精神状况的关注和机构服务的强调是静态直接服务产生的直接原因,那么对国家福利服务框架的推崇就是其核心的条件。在社会改革者和政治领袖的倡导下,人们的观念开始变化,逐渐认识到国家在保障社会成员基本权益方面承担的责任,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公共福利运动(thepublicwelfaremovement),它倡导国家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16]39社会工作者也参与了公共福利运动,帮助政府制定了1933年的联邦政府紧急救助法案和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案以及其他一些社会法案,成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管理者和倡导者。[20]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大量的社会工作者走进政府的公共服务部门,成为国家管理系统的一部分。[20]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工作者采取的只能是针对服务对象及其问题而开展的直接服务。[17]88显然,这种静态直接服务方式是以特定的国家福利服务框架为基础的,虽然能够带来服务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但是这样的服务与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是相脱节的。因此,在目前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实践中,运用西方静态直接服务方式开拓制度内的服务时,出现与制度不相容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西方这种只关注服务对象、只关注问题解决的静态直接服务,在机构专业化和标准化服务的推崇过程中得到不断加强,[21]19使得社会工作出现了以机构服务为主导的类别化分割服务,即只针对某种类型的服务对象和问题开展特定的、标准化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22]但是,随着机构分割服务的发展,社会工作与服务对象日常生活的疏离变得更为明显。[23]29到了60年代,西方政府开始注意到这种静态直接服务的局限,怀疑它在解决像城市内贫困这样的社会问题的服务效果,于是投入大笔资金建设社区邻里互助综合服务项目,希望把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引入到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中,改变机构分割服务的现状。[21]19特别是到了80年代,西方政府开始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把提高服务对象的自身能力以及服务活动之间的整合视为开展社会福利服务的关注焦点。[24]由于受到市场经济思想的影响,社会工作者也开始把发掘服务对象自身的能力和周围环境的资源作为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重点。[25]
  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压力下,西方国家普遍意识到仅仅靠政府或者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应对社会福利服务面临的挑战,于是把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也纳入社会福利服务系统中,希望建立一种多元福利服务的框架。除了政府之外,这种多元福利服务还包括公众、私人、志愿服务组织等不同方面的力量。[26]社会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改变,不仅是政府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各方资源的挖掘者,如何挖掘和运用包括服务对象正式和非正式的多方资源成为专业化服务的核心内涵。[27]甚至有的学者提出CSOP模式(Thecontextspecificoptimalpartnershipmodel),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时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以服务对象日常生活的社区为背景,最大范围地挖掘和整合包括志愿服务在内的不同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一种强调资源运用和社会支持关系建立的综合的社会工作服务。[23]94从西方社会工作服务方式的演变中可以看到,西方社会工作已经深刻意识到静态直接服务的局限,开始探索一种深入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挖掘服务对象身边资源的新的服务方式。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中国社会工作在制度框架内推进专业服务的关键,西方社会工作服务方式演变的经验给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很好的借鉴:需要修补静态直接服务方法的不足。本文所探索的动态关系服务方式以及项目技术就是针对这一要求而做的尝试。
  六、结论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