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1994年首次提出后便受到大家的高度关注,留守儿童相关研究文献也越来越多,其中也包括其社会支持的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两者间关系的研究。本文拟对现有关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现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研究,以期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1.留守儿童及社会支持的涵义
留守儿童一开始是指父母在国外学习、工作而被留在国内的孩子[1]。今天通常指的则是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的孩子。社会支持则是涉及不同主体实际提供或可觉察到的支持性资源。良好的社会支持对缓解儿童不良情绪有重要作用[2][3]。沈黎、汪光珩等人认为,社会支持应具有以下几层涵义:一是社会支持概念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二是社会支持具有满足个体情感和信息需求的实质性功能;三是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要依赖于正式或非正式人际资源的建立;四是社会支持是提供者与接受着互动的结果[4]。
2.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特点
留守儿童因其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所以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其独特的特点,系统包括监护人、学校、社区和社会。但总体而言,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仍主要来源于父母。有研究[5]显示,父母是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但在陪伴维度上老师的支持要多于父母。父母的肯定、工具性支持是六年级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而四年级留守儿童则感受到更多来自同伴的情感支持和陪伴支持。另有研究发现,六年级学生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的总体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女生无论在支持的总体水平、客观支持还是支持的利用方面都优于男生[6]。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