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改的积极深入,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学习被动、应付、厌学的情绪。面对这一现象,如何面对和积极克服呢?
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较好,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娇生惯养,十几岁的中学生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从没吃过苦,挨过饿,干过活,根本不知苦的滋味。进入学校需早起晚睡,复习功课,做些作业,本来正常的学习任务,他们就看成受苦了、受累了,认为上学是件烦心的事,失去了自由,结果慢慢产生了抵触情绪,也就出现厌学行为。
还有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其实是老师造成的,学生其实是要学的,只不过从小老师都喜欢学习好的,讨厌学习差的,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有的学生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爱做小动作的,不遵守纪律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他们自己也觉得学习没意思,干脆放弃不学。不知道老师们发现了没有,学习好的同学只要你稍微提示一下他就会,有时甚至不需要提示,他自学就会。当学生有厌学情绪时教师首先不要心灰意冷,不要放弃,要相信学生一定能行。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强调统一,不能用唯一标准去要求评价学生,要学会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要坚信: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我认为要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首先要摸清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还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有了学习兴趣,他们才有学习的动力,才能把精力全部放到学习上。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习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并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并不是厌学的根源。因为对未知的东西感兴趣,是人类的天性。而没有成就感,才是学生厌学的根本。
其次改变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改被动为主动,关键是在教学这个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中,既要有知识的交流,又要有情感的相互作用。教师要学会转变思想,转变心态、转变观念,转变自我,“蹲下身子”做教育。只有静下心来平等得面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教师才能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才能产生情感共鸣。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教育,“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一种缺失教育”因此,对具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的关爱,就是要求教师运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怎样激发情感,关键在于教师,也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因该用一颗真心对待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在于教师的态度。发现学生不良的表现和行为,要主动过问,以心换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帮助学生找出原因,让学生走出困境。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爱护,久而久之,厌学情绪会逐步转化,产生一种学习的动力。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