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样的处理,课堂丰满、平实,展示成为课堂生长的载体,学生的数学知识网络得到了建构,效果特别突出,不难看出 “诊断式”处理的意义为:让展示的资源充分被利用;教学解决的是问题本质而不是表象,而且针对性强;让课堂有生成,使得展示充满灵动而非机械;教学有选择,有侧重,让课堂容易集中在一个魂上,这些意义恰好和叶澜提出的好课标准相符。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诊断式”处理学生的展示结果,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典型问题有: ①书写与表达的不规范问题(逻辑问题)。 ②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思维品质)问题。 ③知识的模糊问题。 ④知识的认识“顽疾”。 ⑤知识、思维的拓展局限。 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往往丰富多彩,其中的内涵也丰富多彩,总之,用“诊断式”处理学生的展示结果,可以清晰地知道教学的问题所在,为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提供准确科学的基点,从而把学生的“盲点”做亮、学生的“误点”做对、学生的“弱点”做强。用诊断去取舍,用智慧去处理,展示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展示!课堂将因为这样的展示而真正卓越! 参考文献: [1]严育恒.从学生那里学教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1 [2]芮玉贵,向坤.浅议高中数学教师不当的互动性决策.数学通报,2012(12)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