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讨论式”教学的由来与发展
“讨论式”教学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启发思维,传授知识。而古希腊时期的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以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所倡导的师生间的讨论可以看作是西方“讨论式”教学的早期雏形。英国教授俄斯凯恩1919年首次提出了“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杜威的“活动课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也为“讨论式”教学法提供了心理学、课程论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例证。“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二、“讨论式”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独立性、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意识
讨论式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在大量的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就某一课题进行自由研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权利和主体人格。老师的作用是“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使其按照他们本来面目认识自己,在学生需要支持、鼓励和帮助时,扶他们一把即可。”(小原国芳,366)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
2.民主平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讨论式教学法完全建立在民主、自由的课堂教学平台上,倡导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和表达权,能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沟通和学术讨论,从而建构了一个开放、和谐的学习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多方互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开展学习协作是大学学习的必要途径,只有通过协作,才能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使学习和研究在更高层次上进行。讨论式教学法注意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培养合作研究的精神。教师和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相互切磋,相互质疑,交流学习体会,共同探求未知的答案。在民主平等的条件下,在合作互动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独创精神。
4.和谐发展,促进教学和科研的统一
讨论式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研究探索的过程。教师既是教学者,也是研究者;学生既是学习者,同时也是研究者,从事的是研究性学习。“教”和“学”的中心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质疑和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研究的精神,培养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三、“讨论式”教学的教学案例设计
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第二册第六单元Ashisnameis,soishe!的课文教学为例来阐述“讨论式”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
1.布置任务,小组提前准备
教师将学生按照组间均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组长、发言人、监控员、问题专家、评估员等,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然后将课文中出现的十数个英语人名平均分给各个小组,要求他们小组合作提前查阅每组分到的两三个人名的含义、出处,并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课堂导入,巧妙创设情境
英语人名作为英语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由于文化差异,学生很难理解英语人名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因此,先从汉语人名的文化内涵入手,进行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更快进入情境。通过汉语人名的导入,教师启发学生探讨、归纳汉语人名的文化内涵,并引入英语人名的文化意蕴。
3.小组展示,探讨文化内涵
每个小组派发言人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英语人名的含义和出处。并引导学生归纳英语人名的文化内涵。例如:男名中Joe表示“上帝赐予的孩子”,David来源于《圣经》中以色列人著名的国王,反映了宗教、《圣经》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女名中Diana,Cindy都是月亮女神的含义,它们来自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这也是西方文明的起源之一。对英语姓名含义与文化内涵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领会和掌握英语语言。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