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高职微生物学链路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时间:2013-08-24 13:33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核心期刊网 点击:
基于中观课程设计的视野,从课程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高职微生物链路课程进行建设与实践。
  一、直面存在问题,转变高职课程观念
 
  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培养食品企业紧缺的食品营养、检验与安全管理的高技能人才。一般的专业教学计划中通常设置有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微生物检验等课程。这些相关课程教材大多是“本科压缩型”,教材以学科知识逻辑体系来编写,课程目标上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应用,课程内容出现重复或者空白,理论知识没有根据职业岗位需要进行削枝强干,占用过多课时比例。设计的实验从属于理论体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没有得到反复训练,能力目标潜隐、层次不清。在广大教师的心目中,学科中心课程已经司空见惯,课堂本位、以教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更是理所当然的事,教学观念陈旧与“课程惯性”才是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
 
  从宏观课程角度来看,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而非学科型的、理论型的人才;专业设置要针对市场需求与变化,并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来设计[1]。高职课程目标有鲜明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能性,凸显职业生计目标[2]和岗位技能目标,突出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中观课程角度来看,链路课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链路课程又称中观课程[3],指一个专业中内容相关的一组课程或课程集合,目标是完成一项专门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以实践教学与能力递增为课程逻辑出发点与落脚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融贯一体,将同一专业几门微生物相关课程优化组合,构建一门整体的、分单元的、有层次的高职微生物链路课程。按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和职业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强调以学生直接体验的形式,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均衡发展。
 
  二、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链路课程及其内容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整合与优化课程内容,构建链路课程和综合课程是当今高职课程改革方向。它将相似或相近的课程内容重新组成一门新课程,既节省了学时,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微生物链路课程内容的选择,直接针对食品检验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标准食品检验工》(中、高级工)标准,并以学生职业能力渐进形成和双证融通为原则,选择工作必需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组成课程单元,采取螺旋递进模式分阶段、分层次设计课程。课程内容可分为4个单元:微生物“双基”单元、专项检验单元、综合实训单元和顶岗实习单元。
 
  单元1:微生物学“双基”,主要强化学生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及繁殖特性;微生物的营养、培养基的分类和制备;微生物的影响因素;微生物与食品制造及腐败变质等。基本技能包括:玻璃器皿清洗、烘干、包扎与灭菌技术;常用培养基的制备技术;培养检验技术;染色镜检技术等。
 
  单元2:食品微生物专项检验,以食品常规检验与致病菌检验为主。内容包括:细菌总数检验、大肠菌群检验、沙门氏菌的检验、金黄色葡萄球的检验、志贺氏菌的检验等。
 
  单元3:食品微生物综合检验,以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内容包括:选一种食品进行微生物检验;模拟企业设计一个小型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箱或采样箱)等。
 
  单元4:企事业单位化验室、品控岗位实习,以熟悉岗位及其真实工作,提高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为主,养成职业道德。内容包括:调查实习单位、产品生产与岗位任务职责、真实工作及其记录、问题发现与深入探讨、了解微生物检验的发展、自我反省与自我学习、撰写实习报告等。
 
  以上微生物学链路课程中的4个单元遵循能力发展规律,从单一技能到综合能力螺旋递进,每个基本技能在各单元中多次操作训练。如单元1染色镜检中革兰氏染色法,在单元2中的大肠菌群的检验、沙门氏菌的检验、金黄色葡萄球的检验、志贺氏菌的检验得到4次反复训练操作,技能从生疏至娴熟,并能独立而熟练地运用在单元3及单元4中。其他如培养基制备技术、划线分离培养和样品制备技术等一样遵循这个规律,反复训练逐渐内化为学生能力。
 
  三、采用多种课程范型,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