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都处在一个较为复杂而特殊的时期,班主任工作及教学工作有较大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自身师德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考前的学生,不仅需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成为指导他们复习冲刺的良师,也渴望教师成为陪伴他们度过紧张复习阶段的益友。中考前的班主任和各科教师更应该反思师德素养与践行,注重班主任工作及执教的艺术,使中考前的学生得到温暖的关心和悉心的辅导。
一、潜心研究中考前毕业生复杂的心理状态,营造良好集体氛围,增强学生进取精神
中考前各科复习难度加深,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感到十分费劲,加之个别优等生对他们的冷落,或者某些教师对他们的埋怨,这些学生脆弱的心理极易倾斜,逐渐由怕复习到厌复习,进取意识淡薄,升学的信心丧失。这时,教师必须用满腔的爱心和百倍的热情鼓励他们。除了优化他们的心理状态外,还必须发挥群体功能,组织群体竞争。班主任可根据好中差合理搭配和自愿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对每个小组的纪律、学习、体育、卫生、文娱等进行量化考评。比如:考试后不公布个人分数,只公布小组总分;卫生实行组长负责制,组与组相互检查评比;黑板报各组轮流主办,人人献计献策,每期进行考评打分。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群体观点。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用自己的智慧为集体赢得荣誉。在这样的群体竞争中,不论是哪一类学生都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在各项竞争中他们都能不断地超越自己的过去,追求新的目标,使整个班级呈现出一派你追我赶的喜人景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中考前夕,面对各类学生的种种表现,教师要善于探索学生的心理奥秘,积极发掘其闪光点,放手让他们各显神通,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
二、掌握九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用真诚换得沟通,用爱心赢得信任
中考前,对于厌烦复习的后进生,教师不能持论偏激,而应该细致剖析他们事出何因。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具有各种心理需求,当这些心理需求不能实现时就会导致某种逆反心理,并产生认识上的偏颇性、情绪上的偏激性、行为上的冲动性。因此,班主任应该满腔热情地对待他们,用“真诚”换得与他们的沟通,用“爱心”赢得他们的信任。尽量避免“我讲你听”式的教训。我们不妨这样:首先,行为示范,好意地提醒,真诚地关心爱护。“身教重于言教”,教者以自身的行为感染他们,这比任何说教都要灵验。一般来说,这类学生讲“哥儿们”义气,看重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如果教者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心理,谅解他们的过失(但不要迁就),好意地提醒,使他们从内心感到老师是关心爱护他们的,是够“哥儿们”的,那么也就获得了争取和教育这类学生的主动权。其次,要精于短中见长,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正像任何人都有缺点和错误一样,只要教者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任何一个后进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倘若能够合理刺激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投其所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优化复习环境、提高复习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三、加强自身的师德素养,针对中考前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注重“言谈”的艺术与“身教”的艺术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