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论和“太极”说的朴素宇宙观的基础上,“物感”说着眼于天地万物与人的审美感情的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哲理观念上的美学理论;“物哀”论流连于身边眼前的景物事象,是一种建立在直观感受上的美学理论。从艺术创作论方面来考察,“物哀”亲近于外在的物象,由亲见之景、亲历之事而萌动出对具体生活情景中的情趣,从而感物触情,它更贴近于现实生活。“物感”在艺术创作中与构思想象联系密切,除了外在的物象,它更侧重于意象。在情感的表达上,物哀”的“调和”性与“物感”的“中和”性的共通点是其感情表现较为适度。不过,“物哀”在感情表达上更为单纯、细腻、委婉,多指平安宫庭女性柔和之情、柔弱之情。而“物感”之情的“中和”性源于“中庸”思想的“中和”美意识,多指男性的、礼教政治观念,它的感情表达与哲理思考、理性意识相关联,注重情理统一。
4结语
“物哀”与“物感”两个美学范畴虽有各自不同的内涵,但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把事物形象与内在感情进行交融,物象触发情感,情感移注于物象,达到情景融汇的审美体验。这也说明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的不同。西方美学更多地关注于客观的“物”,而东方美学不仅关注“物”,更侧重于主观的“情”,并使情物交融,达到更深境界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叶渭渠.日本古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贾文昭.自居易的“物感”说[J].江淮论坛,1997(6).
[3]叶渭渠.日本古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丰子恺译.源氏物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