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生命教育”视角下的“生命”解读(2)

时间:2013-08-22 14:13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任智霞 点击:
有的人把生命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二是关联而又超越自然生理特性的精神生命;三是关联人的肉体和精神而又赋予某种客观普遍性的社会生命[7]。有人把人的生命划分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
  有的人把生命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二是关联而又超越自然生理特性的精神生命;三是关联人的肉体和精神而又赋予某种客观普遍性的社会生命[7]。有人把人的生命划分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8]。
  有人把人的生命划分为四个层次:自然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和超越生命[9]。有人认为人的生命可分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和智慧生命[10]。有人认为人的生命具有二维四重性。其一维是“实体性生命”,即生理生命,或称为“自然性生理生命”;其二维是“关系性生命”,即人文生命,包括“亲缘性血缘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超越性精神生命”[11]。
  从上述各种划分来看,其共同点是都认可“自然生命”的层次,其不同点是对人在实践活动中的生命属性的认识存在差异,其实精神生命、智慧生命、价值生命、超越生命等层次存在并列、交叉或包涵的关系,可统称为文化生命。综合上述观点,可以把生命的层次划分为两个:第一层是自然生命,第二层是文化生命。
  自然生命,也叫生理生命,指的是人与动植物等其他生命体一样,可以吸收、消化、排泄外界的物质,适应外在的环境,并能够按照一定的节奏和规律生长、发育直至最后死亡。自然生命是人之为人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人的自然生命得不到满足,人的生存将面临威胁。人的生命首先是一个自然的存在,像其他动植物和生命体一样,是大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源于自然、长于自然,又归于自然。因此应当肯定人的自然生命的价值,关注和保全人的自然生命。
  由于自然生命的动物性、本能性、功利性和有限性,它往往受到中西方诸多思想家的蔑视和压抑。柏拉图认为“我们得甩掉肉体,全靠灵魂用心用眼去观看”;基督教认为“体贴肉体,就是以神为仇”;儒家提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宋明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些都是重视文化生命、轻视自然生命的典型表现。近代以来,人们更多的是把自然生命作为实现人的文化生命的工具,轻视自然生命的本体价值,重视自然生命的工具价值,导致了人类社会与人际交往的紧张、矛盾和冲突,自杀、他杀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开展生命教育,首先必须肯定人的自然生命的价值,维护自然生命的本体价值。
  文化生命,是人与动植物等其他生命体区别最大的地方,人类能够不断追求、挖掘世界的意义来超越、改造自身,同时把自己创造的意义与价值留印于世界,从而让生命得以延续,用价值和意义建构起就是人的文化生命。任何人的生命都在也只能在社会文化中造就、存在和发展,与亲人、他人和社会性精神产品密不可分,形成紧密的联系,是无法与社会文化割裂开来而单独生存和发展的。简单地说,文化生命指的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是其他生物体没有,也不可能具备的。人的文化生命得不到满足,不会危及人的生存,但得到满足不仅可以维持个体的生存,而且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由于实现文化生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又由于人们对文化生命认识不够,忽视、漠视、控制或压抑,因此在普通人的生命历程中文化生命常常让位于自然生命。
  从宏观上讲,人与生俱来要面对人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三种基本关系,于此三种关系相呼应形成了不同维度的文化生命。首先,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上展现的是人的知性生命。人们极力推动科技的发展,期望充分利用自然万物实现生命的终极目标,人类以“求真”为核心,展现着知性生命。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与物的关系从“人主物奴”变成了“物主人奴”,过于注重自然生命之物质需求,由此产生了诸多生命的困顿。其次,人与他人的关系上展现的是人的德性生命。一个人的出生,意味着与以前和以后的世代是相关联的,与当代的人和社会也是相关联的,人必须是社会的人、只能生活在社会中,离开了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人类很难活下去。在建构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中,人类发展的是以“求善”为核心的德性生命。并且这种德性生命可以延续到其自然生命结束之后,就是说一个人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有许多活着的人想着他、提到他,那么可以说这个人的生命还存在着,这个生命指的就是人的文化生命。用诗人臧克家的话来说就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再次,人与自己的关系上展现是人的超越性精神生命(灵性生命)。人类的超越性精神生命是在“求美”的历程中产生的,为此产生了诸多的人文艺术形式,它追求的是人对自身生命的直觉、顿悟、信仰和超越,人们由此获得了心灵的宁静。人与其他生命体区别最大的地方就是人有意识、思维、心理、精神、智慧等,努力寻求人生之美满、心灵之安顿,由此产生了人对生命的信仰和超越。如果人们在生前能创造出丰富的精神产品,其逝世后仍然让无数人受益,造福社会,推动历史的发展,那么其生命将以精神创造出的价值方式永远延续着。还有许多人立德立言,著书立说,也是在延续和超越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人的超越性精神生命,也是人的文化生命。
  总之,人类的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是相互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一方面,自然生命是文化生命的前提和基础。自然生命显现更多的是人的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和规律,它往往是脆弱的,衰老、疾病和意外都会毁灭人的自然生命。健康的自然生命是我们每个人展开自我人生之路的基础,是幸福人生的前提,而一个人如果常年体弱多病,则人生若要取得很大的成功,实现自己的文化生命,难度是很大的。另一方面,文化生命是自然生命的孕育和发展。人的文化生命是基于人的自然生命的未完成性,使人可以对生命的存在方式和样态进行无数种构造和设计;同时人们认识到了自然生命的有限性,为了突破这种有限性,人们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追求和超越,创造出丰富的人类文化,从而赋予有限生命以无限的价值和意义,超越死亡。
  可以说,从自然生命到文化生命体现的是一种由低向高不断进取的生命层次。这也是人与其他生命区别最大的地方,人的肉体可以死亡,精神却可以延续。同时它们也是相互制约、相互调节,即自然生命制约着文化生命,文化生命对自然生命起着调节作用。只有我们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生命的层次内涵,才能在生命教育的视角下解决诸多生命困惑和人生难题。
  3生命的特征
  3.1生命的有限性
  个体的生命是一个有限的存在。首先表现为自然生命存在时间的有限性。2002年亚太地区社会科学与医学大会上的权威数字表明中国人平均寿命为71.4岁。联合国2004年发表的全球人口预测报告称,到2300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100岁,其中男性平均寿命为98岁,女性平均为101岁。无论是71.4岁,还是101岁,人的自然生命存在时间是有限的。其次表现为人的生理机能的有限性。老人常说,岁月不饶人,身体不如年轻的时候,说的就是人的生理机能随着年岁的增加会慢慢退化。现代运动生理学调查表明,人的年龄一般到30岁以后,心肺功能、神经系统功能、肌肉运动、骨骼的功能都是逐步在减退,每增加10岁功能要降低10%。再次表现为生命生成过程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生命的诞生本是一个偶然事件,其所经历的许多事情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汶川大地震夺去多少生命,无法提前预知。生命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任何一次闪失,任何一次事故,任何一次天灾人祸都可能使人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正是生命的这种脆弱,才使人类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理性对待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灾难。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强身健体、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虽然可以延缓人的衰老,增加人的寿命,但是人的自然生命在世界上的存活时间终究是有限的,正是生命如此短暂,人应当珍惜这短暂的生命存在,思考如何在这短暂的生命中活出人生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一般而言,一个人在枯燥的日常生活中,在忙忙碌碌的求生生活里,是很难体会到生命的有限性的;只有在面对人间的大痛苦、大灾难和死亡时,才能刻骨铭心地体验到生命的有限性。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条命,我们每个人也只有短暂的一生,所以,我们要学会去面对人生的灾难、痛苦和死亡,由这些人生的负面价值中体会到生命的正面意义之所在。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