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从无声走向有声后,影片音乐就成为电影重要的素材之一。在世界电影史上有许多有声电影,其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有与情节相配合的影片配乐,譬如《泰坦尼克号》中伴随全片且家喻户晓的影片主题曲《我心永恒》,其丝丝入扣的弦乐就带人们走进了那个唯美的爱情画面;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电影《骆驼祥子》,其配乐就带有丰富的民族性,充分体现了祥子的拉车生活与爱情生活,也成为电影配乐中的经典。所以说,电影音乐必须在影片或戏剧所设定的故事情节中才能够渗透进观众的心灵,同时帮助影片故事更好的展示其自身,配乐也更完美地成为促进影片发展的自足整体,在这个过程中,电影配乐一定是和电影情节互相配合的,即本文所论述的“互解”。
前人研究电影配乐时一般会保持一种“故事中心论”或者“影片中心论”,电影配乐(包括片头曲和片尾曲)只是帮助展示故事的工具,或者说是电影的第二元素,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许多乐评人都得出了电影配乐可以帮助推动故事的进展、帮助展示故事的精神内核、帮助演员的表演、帮助观众理解故事一类的结论。然而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忽视电影配乐可以脱离故事存在成为一个自足个体的问题,因为许多歌曲在脱离影片本身或者故事演奏时具有带领听众走回故事的能力,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例,主题曲《那些年》一响起,观众便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影片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所以笔者认为电影配乐也具有对电影故事的反作用力,即音画互解的关系。
本文将从电影的音画关系入手,从理论上首先研究了音画互解的原因和表现方式,之后将以冯小刚导演的《夜宴》为例分析电影配乐的音画互解。
一、电影中的音画关系
在我们的感官世界里,世界不仅是一个色彩多样的图像世界,也是一个万籁具备的声音世界,纯粹的无声世界是不存在的。当人们用胶片实现了图像复制技术、开启了无声电影时代后,便开始思索着加入声音,有了声音的加入,电影的世界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一般来说,声画组合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声画合一,另一种是声画对位。
(一)声画合一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