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生评教态度。态度是指个体对事物、观念及社会现象所持的一种心理反应。积极的态度,有利于个体对客观世界保持正确知觉与判断,提高工作效率[24]。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时,学生个体所抱的态度对其参与评教行为具有指导性与动力性影响。课题组在一线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有些高校将评教规定是学生的基本义务,如果学生不参与评教便会影响选课,甚至不能获得教学金,引发学生反感。而大学生对于客观评教动机准备显然不足,在对评教认知能力有限前提下,大学生往往只在乎眼前利益,并不考虑评教所具有的深远战略意义。因此,在学生参与课堂质量评估中时常出现评价不看评价提问指标,认为评教是浪费时间、甚至请人代评的消极态度。 3)学生评教知识储备。大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能否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估,除了有正确的评教认知与积极的评教态度外,还需要有相关的评教知识与能力的储备。试想,如果学生缺乏对体育教学技巧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等必要知识,必然会影响评教结果的客观准确性,那么学生评教也就失去了意义。但是,就当前高校体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影响来看,大学生不可能储备太多与体育教育及运动技能形成方面的相关知识。于是,在传统的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类似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组织方法创新性、教学内容系统性、教学手段先进性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等方面做出判断,过多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25],大学生群体在这方面的能力与知识储备显然不足。 3.1.2 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关注点与关注程度分析 为了验证新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在评估主体构成以及评估形式上的有效性,我们随机抽取了广东培正学院13个体育教学班为调查对象,发放“大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关注点与关注度”问卷480份(问卷采用5级制),回收有效问卷433份。大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关注程度统计,如表5所示。 从表5的统计情况,我们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学生评教时,首先看重的是通过课堂学习的自身的收获。学生评教更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关心评教战略目标。新的评估指标体系(教学效果与教学态度)在项目设计上从学生学习经验与学习收获出发,以获得真实评价结论。2)学生评教的第二个关注点是学生自身的努力与投入,以及考核的公平性上。一般情况下,学生努力与投入越多,对教学效果评价越高。新的评估指标体系,重点从学生学习努力与投入维度进行提问[26],摒弃传统的学生对教学组织、手段与方法的评价形式。3)新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学生评估主体部分的设置应从学生角度考虑,力求通俗易懂,方便评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抽象术语。4)学生对教学效果与教学态度做出主观评判时,均有赖于学生主观意志与价值取向[27],即从教学效果出发感知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效果[28]。因此,新的评估指标体系,将教学效果置于首要评教指标。 3.2 专家与同行主体评估(权重29.8%) 评价者选择是保证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有效性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有效发挥评教作用,应考虑众多方面的利益平衡,确保评教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重视学生权益的同时,也要尊重教师的学术权利。大学的治理必然走向一种共治的文化状态,而非在强调某一方权益时却压抑另一方权益[29]。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学生的有效参与率是一个普遍而棘手的问题,即使部分高校采用强制性手段也只是提升了表面上的参评率,并非有效参与率[30],评估“搭便车”现象存在普遍性与片面性。新的评估体系明确了评价主体参与的有效边界,采用多信息来源的评估方式,将学生评教作为参考组成。评估工作主体由管理者、专家、教师及学生共同组成,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31]。如此,教学质量评估不仅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信息,还提高了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热情与积极性。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简单关系,不适合互评模式,也不适合将学生评价作为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否则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功利化。所以,专家与同行参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合情、合理、科学。 3.3 教师主体自评(权重11.5%)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互动的主体与主导,在评教制度上理应吸纳他们的主张,使得评教制度与结果获得更多教师的认同。我们认为利用分散民主的方式[32],给予任课教师选择与设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部分权限,促进教师主动参与评教工作,又可内化诸多潜在矛盾。教师作为掌握和运用符号与概念的知识工作人,其教学特点具有专业性、长期性、模糊性以及不可量化性等特点,所以短期、单一的信息来源评估是不合理的。新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不但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也关注教师的胜任力、创新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指标体系真正做到了完整、区分度与主次性。 4 结论 4.1 新评估指标系统兼顾评教与评学 新的评估指标体系中评学权重为43.4%,评教权重为56.6%,兼顾教与学双边主体,也符合高校体育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指导思想。其中,评学的指标主要基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5个领域目标的教学效果;评教指标来源于传统教学的5环节模式。以教学为中心的评教认为教师与教学过程最为重要,评教指标应重点关注教师能力、教学态度与教学过程等。而以学习为中心的评教认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是最重要的,评教指标应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33]。新的评估指标体系摈弃上述两种观点的极端形式,撷取两者的优点,将学生学习效果作为质量评估主要目标的同时,也强调教师技能与自评的重要性,主张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应该是服务于教与学双边主体。 4.2 新评估指标体系坚持系统论观点,实现多元化评价 评教逻辑起点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归宿也是教学质量[34]。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一个系统,受评教系统框架因素影响,并非某一方的单纯反应。高校应建立与维护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如果只是一味从任课教师单方寻找问题原因,与缘木求鱼无异。作为一个系统,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既有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协调性问题,也有体育教学与整个高校教育系统匹配问题。新的评估体系改善了上述问题:1)基于评估者个体特征、动机强弱及期望高低对评教的影响,关注评价者(特别是学生评估主体)的内部信度,增强评教系统的可信性、有效性、减少偏差。2)注重各主体评估的有效边界,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置于一个系统,力求形成评估系统因素之间协调一致。3)促进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成为组织管理层、教师与学生共同改进平台与契机。 4.3 新评估指标体系重视教师自评,淡化领导评价 纵观高校多年来的体育教学改革、评教改革,执行制度有效与否,关键的一个因素在于体育教师对于该制度接纳与认可程度。评教制度的改革从发起到推进,其动力多是来自外部的硬性任务施压方式,体育教师本身缺乏参与的主动意识与能力,于是这种外源性的改革,使得高校体育评教在关键领域并未发生质的变化。改变评教上述现状,在评教过程中应力求消除学生道德风险以及教师行为选择对评教客观结果的潜在性影响[34]。新的评估指标体系,尊重教师在课堂组织与管理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个性化特征,并从教师职业、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教师主体的自我评价。同时,新评估指标体系对传统评价模式中的领导评价进行淡化,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回归的教育教学及学术本身,降低领导主观性干预给评估效度造成的影响。 5 结束语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应坚持素质教育与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指向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目标。新的评估指标设置以体育教师具体教学状况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情况为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反馈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使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能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定向的调整,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新的指标体系涉及与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重点关注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成的目标情况。在遵循系统理论指导下,力求逐步建立起以高校宏观管理、专业结构、同行、教师以及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分工体系,实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分工模式的实质性转变。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