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注重关怀质量,扩大关怀范围,提高关怀能力 注重关怀质量,即医者在关怀行为中要注意关怀伦理的特点,注重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注重责任、能力和反应。扩大关怀范围,即人文关怀的对象应全面完整:既包括人身的,又包括技术的;既包括身体的,又包括精神的;既包括病人本人,又包括病人家属。同时,关怀不应只体现自然关怀与伦理关怀,在医者与病人之间还应存在一种义务关怀,这种义务关怀范围由医德原则和人文关怀的道德原则来界定。另外,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做到知情同意原则本质上也是人文关怀理念的体现。 4.5重构医学人文精神与制度化决定因素 医学人文综合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宏观制度与政策质量[7],国家宏观制度性质与政策模式取向决定人文关怀状况。医学人文关怀的培养与塑造,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宏观的制度安排、政策模式、卫生保健体系、公共财政和社会福利文化等方面下功夫,推进医学人文关怀的发展。 4.6医疗实践过程中人文关怀的行为选择 医务人员要牢记"以人为本"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给予病人更多的人文关怀。①提高人文修养。通过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背后的故事萌生道德情感,并不断强化和提升道德情感;关爱病人,尊重病人的选择,与病人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②在为病人进行检查、治疗的过程中,讲求服务艺术。认真倾听病人的主诉,用温和的语言和病人交流,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感觉到医生的心与他们很近。适当的鼓励和称赞可增强病人的幸福感,进而冲淡疾病带来的痛苦。③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病人服务的整个过程,不疏漏每一个细节,处处表现出对病人的热忱和尊重。如将听诊器放在手中捂热后再放在病人身上,做好这样的小事,能使病人在获得优质医疗的同时,心理上也得到满足。④大力加强科普宣传工作,让病人、家属更多地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强信任感、安全感和依赖感,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总之,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既是医学源头的回归,更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扬光大。21世纪的医学,应当是一种公平的、关心人的,同时又是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更为完美的医学气作为医学工作者,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责任、义务和奉献,就选择了自己的人格取向。医务工作者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在同病人接触的过程中,不仅要治病,还要关爱和尊重病人,弘扬医学人文关怀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东红.人文关怀视野中的医院发展[J].医学与哲学,2005%(8):47-48. [2]刘勤勇.试论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05,4(2):82-99. [3]林坚.真善美圣的探究与自然辩证法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00420(11):90-93. [4]金鑫.论临床医学中的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与社会,2009^2207)37-39. [5]曹俭,张敏霞.充分发挥人文知识讲座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5,4(2):88-90. [6]卢建敏.关于医学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26(4):38-46. [7]刘继同,严俊,孔灵芝.中国医学人文内涵结构与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J].医学与社会,10^20(7)11-13. [8]邓笑伟,张丹梅,徐铭宝.医学与人文关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0(3)68-69.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