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当前民主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先进文化的有力传播,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公民素质的提高;但同时,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不完善部分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社会公民素质的发展。随着经济主体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多元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开始转变,重视眼前的利益和物质享受;随着多元文化的增加,慢慢地丰富了人们的价值观。而大学生在这种文化、价值观多元化的驱使下,他们的公民素质的提高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专家将变化中的公民政治文化的特征概括为:一是中国公民的政治敏感性即政治意识较高;二是公民的政治认同低,缺乏认同对象;三是政治知识差,即对政治体系认识差;四是政治感情淡薄,即公民缺乏对政治体现及其权威的归属感。这也是大学生公民素质缺失的重要原因。 三、大力提升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途径 1.加强大学生课内的公民教育 大学生是在校园里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所以合适的课内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公民素质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这也是我们应该好好利用的一个渠道,可通过适当的课内教育,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质。而在这方面,主要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提高;二是通过专业课和选修课来实现;三是通过加强教师素质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良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会直接作用于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影响和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 要使事物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光是理论上的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与实践的良好结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相比较,公民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大学生对公民权利和责任的理解,而且更受大学生的欢迎。大学生可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业余活动进行各种类型的实践,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也可用以提高公民素质。 3.加强家庭教育 除了以上提到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参与方面,家庭公民素质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式。父母是学生的启蒙教师,也是学生学习和参照的榜样。家庭对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子女自身的公民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家庭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榜样作用,只有父母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公民素质的提高方面是不可忽视的。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