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挫折与困难时期(1966-1975) 在这期间,中国经历了灾难性的文化大革 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核农学也遭浩 劫,许多核农研究机构被撤消,很多实验室和设 备被毁坏,专业人员下放劳动,一批十分珍贵的 试验资料和材料丢失,一些高等农业院校核农 学专业被撤销,核农科技人员遇到极大的困难, 核农科学事业受到极大的挫折。尽管如此,仍 有很多单位的科研人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科 学研究,培养人才,且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 果。特别是当时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 究所未被下放而仍留在北京,这让全国各省原 子能农业研究所看到希望,对稳定核农学队伍 起到重要作用。 1.3恢复与发展期(1976-1985) 这一期间是中国核农学事业得到全面恢复 与发展的恢复发展期。全国26个省、市、自治 区的农业科学院所和农业大学陆续恢复和新建 了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室),部分农业大学? 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和浙江农业大学设有生物 物理(农)博士点,并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北京、浙江、吉林、江苏、广东、四川等地的农业 院校不仅先后恢复了农业生物物理的招生,还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核农学课程。1979年, 在杭州成立了中国原子能农学会,此后,全国 21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原子能农学分 会。在此期间,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和中国农业 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共同创办了《核农学 手报〉和《核农学通讯》两个国家级刊物。从此,中 国核农学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已进入发展阶段。 1984年,中国加入IAEA后,中国核农学 的研究和应用与国外同行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合 作,并在中国举办培训班和各专业的国际学术 会议,为IAEA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核农事 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IAEA和外国 同行专家的高度赞誉,使中国的核农学事业发 展更加辉煌。 14核农学调整巩固提高期(1986-1998) 20世纪90年代,世界进入经济一体化时 代,科学技术无论从广度和深度都在飞跃发 展,科学从传统的技术向纵深发展,许多新的 交叉学科又产生新工艺新技术。中国经济迅 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中国核电站先后建 成,航天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核农学也在 不断调整和巩固。1994年,中国原子能农学 会晋升为一级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 利用研究所增挂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核农学研 究所。1995年召开了全国航天育种交流会, 从此,核农学开拓了航天育种领域的研究。 199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又增挂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空间技术农业应 用研究所,农业部给予航天育种专项经费支 持,由该所牵头组织全国开展航天育种研究, 并会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联 合向中央申报航天育种立项后,得到中央批 准,投资2 8亿元,2006年发射了"实践八号" 农业卫星。在此时期,北京、江苏、河南、山 东、四川、安徽等地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均 在新建和扩建辐照源,目的是增加单位经济 效益,全国农业辐照加工科研和生产形势很 好。在这一时期,核农学又取得一批国家级感迷惘并抱有期待。 1.5核农学的改革期(1999年至今) 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农业核技术研发应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科技 开发和产业化,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将科学研 究、示范推广、产品开发与市场紧密地衔接起 来。在新的形势下,由于各单位对改革的认识 不同,做法也不尽相同,2000年以来,中国农业 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改革转企"的决策, 变成名存实虚,影响了全国许多农业原子能利 用研究所,四川、湖北、江苏、浙江、江西、新疆等 地农业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有的已摘牌或改变研 究所的名称,有的单位已合并,人才大量流失, 老同志也陆续退休,中国核农业又处于极大的 困难之中。但国家对核农学仍很重视,"十五"、 "十^一五"国家继续给核农学立项,2008年国 防科工局、农业部、财政部等部委还制订出核农 学12年发展规划,为核农学今后的发展注入了 新的活力。 2中国核农学的成果 2.1植物辐射诱变育种技术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技术方面的主要成果 如下: (1)我国辐射育种研究工作虽比国外晚约 30年,但发展较快,到2008年,植物辐射诱变 育成新品种为623个,占世界辐射诱变育成品 种总数的26 85%中国辐射育种前25年间育 成的品种增产值累计达200亿元以上,年均增 值8亿元;(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辐射诱变育成 "杨麦158号、水稻杨辐籼2号"等20多个新品 种,累计推广面积2 7亿亩,增产粮食110亿公 斤,创经济效益136亿元;(3)浙江农业大学育成的水稻新品种"浙辐 802"连续9年居全国常规稻推广面积之首,累 计种植面积达1 400万公顷,创经济效益22 亿元;(4)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育 成的多抗高产小麦品种"原冬3号",1986- 1993年累计推广面积100万公顷,增产小麦 4 5亿公斤,创经济效益5. 4亿元;射技术育成水稻品种60个,累计推广面积约 660万公顷,增产粮食约25亿公斤,获经济效 益约40亿元;(6)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与生物技术研 究所育成小麦品种"新春2号、3号",它们已成 为1986年以来新疆春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栽 培品种,在该地区占绝对优势,增产小麦6亿公 斤,获经济效益9亿元;(7)山东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利 用"原武02"自交系,以它为亲本组配的鲁原单 玉米杂交种,10年累计推广面积593万公顷, 获经济效益8 95亿元;(8)黑龙江农业科学院原子能所15年育成 大豆突变品种13个,累计种植面积196万公 顷,获经济效益6.5亿元。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