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红树林的生物入侵防治 针对生物入侵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防治 手段。在外来种还没有传入新生境前,主要是防御。 对最初传入阶段的防御是代价最小且最有效的防治 生物入侵手段(Puth & Post, 2005)。强化检疫检验, 慎重引种,以及引种后规范管理,能在很大程度上 减小外来物种入侵的可能性(Mack et a/., 2000)。若 防御失败,外来物种成功传入新生境,对外来物种 的防治目标转变为根除外来种,通常很难彻底根 除。最后,外来种成功入侵并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 或经济后果,防治目的变为控制入侵种的危害在一 个可接受水平。 常见的控制外来生物入侵爆发方法主要有物 理、化学和生物三大类。针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现有的主要成功 入侵且危害严重的入侵种,我们总结了以下控制 方法。 3.1物理控制 物理控制主要以物理或机械方法,人工或特殊 机械装置,对入侵生物进行处理,遏制其生长,最 终消灭入侵生物。 持续的淡咸水轮换浇灌,互花米草的生物量积 累、无性与有性繁殖能力都会受到抑制(陈琳等, 2007)。而且选择关键季节,刈割互花米草地上部 分,同时配合一定水位的持续淹水,更能有效地发 挥治理互花米草的效果(袁琳等,2008)。有些物理 控制措施,如遮阴或冬季火烧,对互花米草影响不 大,反而会影响乡土植物生长,促进互花米草的入 侵,应当避免(陈中义等,2005;王智晨等,2006)。 针对微甘菊,通常是人工清除,先割除地上部 分,再挖出地下根与茎,放在烈日下曝晒,但其群 落很快就又恢复如初,毫无效果。而在拔除微甘菊 后,种植人工干预的乔灌草群落,能在一定程度上 控制微甘菊的危害(李小川等,2003)。 无瓣海桑繁殖和更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扩 散能力不是很强,人为适当的砍伐或拔除就能控制 其种群数量。研究还发现对无瓣海桑做低光照处理, 能有效地抑制其生长(Chen et a/., 2013a)。 总之,物理控制法虽然在短时间内比较有效, 但大多费时费力,成本也较高。而且外来入侵种本 身就对物理胁迫或干扰有很强的抵抗力,其高繁殖 力使得物理控制需年年进行。现在使用的各种物理 控制方法在第一个生长季能有效地抑制其生长,但 从更长的时期来看,并不能彻底有效地根除外来入侵种。 3.2化学控制 化学控制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入侵种进行灭杀, 以达到控制甚至消灭入侵种的目的。相对于物理控 制,化学控制效果更明显,而且节省人力物力,是 控制外来有害物种的主要方式(Mack以fl/.,2000)。 但是,化学药剂缺乏目标特异性,在毒杀目标物种 的同时,也毒害了非目标物种,使用前必须掌握所 用化学药剂的安全性(昝启杰等,2007)。 草甘膦(RodeoTM)是目前国内外互花米草控制 中唯一得到实际应用的除草剂,施用后能被植物迅 速吸收,影响植物关键生理过程而导致植株死亡 (李富荣等,2007)。但是草甘膦等几种除草剂对互花 米草的防除效果并不好。米草克(MCK)在使用两个 月后对互花米草的防除效果达到100°%,具有很好 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李兆飞,2009)。有的学者还 自行研制能杀死互花米草的药剂,该药剂不影响红 树植物生长繁殖,并对水生生物安全不构成影响 (杜文琴等,2006)。 对比几种不同的除草剂对微甘菊的灭杀效果及 其对其他生物的安全性,证实一种名为“森草净’’的 除草剂对红树林区的微甘菊有极好的杀灭效果,且 对施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无不良影响,被认为是微 甘菊化学控制的首选除草剂(昝启杰等,2007)。 但是,应用化学药剂控制入侵生物通常只能清 除地上部分,对地下部分效果差。而且化学药剂具 有一定的毒性,且有残留问题,在杀灭入侵种的同 时,也不可避免地会杀灭其他乡土生物,容易造成 环境污染,使施药区干扰程度加大,对生态环境以 及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等造成影响,所以必须谨慎 使用。 3.3生物控制 生物防治是以入侵生物与天敌的生态学原理, 依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与制约关系,利用一种或多 种生物控制另一种生物种群的消长。具体是指从入 侵种原产地引进昆虫、真菌、病原生物或捕食者等 天敌来抑制入侵种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遏制其种群 的爆发。生物控制很好地避免了物理和化学控制的 弊端,是未来生物入侵控制的主要手段(Mack e? fl/., 2000)。 黍螺直接取食互花米草的叶片,抑制其生长 (Silliman & Zieman, 2001)。麦角菌能使互花米草感染麦角病,在种子内形成菌核,降低其种子产量, 限制其扩散(Fisher e? fl/., 2005)。但麦角菌对禾本科 其他一些植物也有影响,而且其适应性与变异性强, 因此引用麦角菌作为生物控制途径还有待进一步研 究(李富荣等,2007)。还有一种从华盛顿引入的光蝉, 对入侵威拉帕湾的互花米草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对 其他植物无明显影响(Grevstad e? fl/., 2003)。 一些研究认为无瓣海桑通过竞争或化感作用能 有效地控制红树林区互花米草的滋生蔓延,最后取 代互花米草(唐国玲等,2007;李静等,2011)。这种植 物替代的生物控制方法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考 虑到无瓣海桑的引入对土著红树林也存在一定的危 害,须谨慎采用。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