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表现形式。网络音乐传播,除了大量的mp3 纯听觉格式外,由于网络多媒体传输的特征,Flaish 文件充当了网络原创歌曲传播的重要载体。Flaish 文件是既有画面又有声音的文件。这是电视广播的MTV 在网上的延长和MTV 经济型、实用型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动画制作、音乐制作、音频处理的技术优势,Flaish 音乐文件的出现顺理成章。因此,歌曲就出现了这种新的表现方式:它不仅给你听,还要给你看。Flaish 让你在视听的综合效应中感受歌曲,理解歌曲。
在网络传播与网络复制的条件下,创作者与接受者音乐审美观念的变化,总是以上述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三,音乐价值观念的变化。音乐的网络传播时代,就是一个音乐技术传播高度统治与复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它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生活观念和生活态度。
音乐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已日益变成了为技术所驾驭与垄断的东西。很多人对音乐的态度,只是一种听觉感官“顺”与“不顺”的信号、符号与外在刺激物。
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对音乐的态度,是将其作为一种商业利润的设计、吸取和盘剥。难怪前述笔者指出一位音乐网民言:“网上所有的音乐,好听,但不值钱!”
“网上所有的音乐,好听,但不值钱!”这句话具有深刻的普遍意义。对年轻的网友来说,“好听”,只是一种感官的东西。它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底蕴,不需要责任,不需要精神,不需要在音乐的传统传播中我们应当所具备的一切。而“不值钱”,则是一个物质价值判断。一个月只花5 元人民币的费用,就可以面对在几十万首歌曲某网站上随意地下载、试听、复制、删除、好玩、没见过、没听过、还想听??这是因为,音乐一进入了网络的“管道”,已经变成“自来水”了。在当代城市中,自来水对每一个用户来说,是衣、食、住、行中最便宜的开销了;而对自来水公司来说,却是利润滚滚。
音乐文化的极端娱乐主义观由然而生。对网民,这是一种最廉价的享受;对网站和网络运营商,这是大面积地播撒社会娱乐和享受的最可观的经济回报。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说,在后工业社会里,“追求放纵在一种自由主义文化中已获得了合法地位,而且被那些文化商人用来推广他们所标榜的‘时髦’生活方式(音乐行业中就是这样)。”“浪费的冲动代替了禁欲苦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淹没了天职。”[5]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选择了流行音乐,表面上是迎合大众的口味,其实这种口味是文化工业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合理的、正常的音乐娱乐观,是人类正常社会发展秩序中的一个永恒的传统,也是音乐社会功能实现的观念反映。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哲学家荀子就说:“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15 这里指的娱乐,是指古代礼仪形式的乐舞,它具有另一层重要的功能。但是,乐舞既可以娱乐自己———即荀子言论中指的“乐心”;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荀子言论中指的“道志”,并向社会传递有意义的信息———即荀子言论中指的“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可见,先秦时期的音乐舞蹈,除了满足自身的娱乐需求外,还在向社会表达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和一种追求。这就是娱乐活动本身的道德和哲理意义、娱乐活动主体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笔者认为,在任何一个时代里,娱乐活动不单为自己,也要为他人和社会。
在今天的技术传播条件下,在电影、电视、广播、音像制品、通俗读物、流行期刊等大众消费文化的强烈支撑下的网络音乐传播,已经进入了极端的唯“我”主义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领域。由此产生了商品价值外化的“包装”,对主体人格、精神价值的亵渎和为功利目的的屈从与媚俗。人的音乐价值观已经变化了,大众的审美精神价值消解了。如果说,当代德国学者彼得·维克(Peter Wicke)在《摇滚乐的美学与社会学思考》[6] 一书中说摇滚乐“摇翻了贝多芬”的话,那么,在音乐的网络传播时代里,网络音乐自来水正无情地冲刷着当代年轻人心中由前辈们口传心授给予他们的东西,正无情地动摇着当代年轻人立足社会、创造社会、发展社会、拥抱社会的基石。
本文结束语
我们人类的音乐传播活动,经过了20 世纪,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媒介迭加过程,来到了21 世纪的音乐网络传播时代。新时代,是一个音乐语言多元化的时代,旋律构思五彩缤纷的时代。因此,艺术的一切都带有合理性和可能性。因此,它又是一个高度艺术民主化与艺术自由化的时代。在我们的社会音乐生产的所有环节上,挑战与机遇,竞争与发展,碰撞与包含,理解和宽容,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音乐的网络传播,将在新一轮的岁月流动中向我们们展示着它们惊人的成就和迷人的色彩。
但是,音乐网络传播,喜忧皆半,美丑皆半,功过皆半。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不能低估。这就是它对年轻人音乐观念的冲击,这就是当代人“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畸形文化娱乐观。正如一位作家所指出的,“文化在中国一些领域的商业化过程,表现出过激和无序的姿态。商业化将文化的情感升华、道义和道德的教化功能大大压抑,而将官能娱乐的功能大大强化,娱乐感官,娱乐好奇心、娱乐窥视欲等等,使低俗文化渐成主流。”[7] 为此。网络音乐传播与网络音乐文化,将是我们有待继续深入思考的课题。
注释:
①本世纪初,一种与音乐的网络传播技术紧密相关的“无线音乐” (移动通讯) 的音乐传播形式出现了。这种新的音乐传播方式,似乎又给社会带来了雀跃鸟欢般的喜悦。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利润。它的功能、特征以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将在以后的观察思考中,对它进行新的研究。
②以上数据来源于http://www.g4shop.cn/bbs/index.asp。
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000 年《环球银幕杂志》片头歌,李道莹词,曾遂今曲。
④参见宋瑾著《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第5 章《文化工业与大众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年版。
⑤音乐听众的这种对传统唱片的收藏、珍藏行为,体现出传统唱片音乐所具有的某种功能,这就有些类似于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这部著作中认为的“膜拜价值”。本雅明说:“当艺术创作的原真性标准失灵时,艺术的整个社会功能也就得到了改变。”他指出的“改变”,就是指从“膜拜价值”到“展示价值”的改变,详见《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