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音乐网络传播与当代人的音乐观(4)

时间:2015-11-06 11:21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曾遂今 点击:
我们在上面理解的这种网络传播现象,就是一种网络复制,它包含两个层面。第一,网络服务器中的每一个数字音乐作品(如mp3 格式或midi 格式) 本身就虚拟复制出若干亿个该音乐作品(全世界有多少台上网的计算机,就
  我们在上面理解的这种网络传播现象,就是一种网络复制,它包含两个层面。第一,网络服务器中的每一个数字音乐作品(如mp3 格式或midi 格式) 本身就虚拟复制出若干亿个该音乐作品(全世界有多少台上网的计算机,就有多少该音乐作品的某种格式与它相对应)。这些音乐作品如同自来水,停留在每一个用户的自来水阀门处。
  只要阀门一开,自来水也就哗然流出。第二,音乐网站上的各种曲目,供网民试听与下载。试听与下载就是一种复制行为。比如免费试听,似乎无法下载,但是利用任何一个音频软件(比如Sound Forge 7.0) 就可以将音乐节目在同一台计算机上收藏。利用计算机配套的软、硬件,可以很轻松地转换格式并制作成CD、DVD。下载也好,收藏也好,本身就在进行一种最自由的复制。网络音乐传播中的“自来水效应”和音乐网民的自由复制,已经形成了传统音乐复制不可能具备的一些新特质。其中最重要的有:
  复制的海量性复制的海量性,是指在音乐的网络传播中,“自来水效应” 的虚拟复制和音乐网民的实际操作复制是一个不受任何数量限制的行为,是一个无穷数。
  在时间方面,人们针对各类作品的复制行为可以无限期地延续;在空间方面,人们可以在网络覆盖的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享受这种音乐的“自来水”,并从事网络音乐的复制行为。这样必然要形成复制数量无法限制的客观事实。
  在我们的传统的唱片工业中,针对音乐“母版”的复制是有限的。它往往是受到音乐文化语境、地域、大众音乐的流行时效性、制作成本、听众购买量等多方因素的制约而使唱片的出版、发行、销售局限在一个有限的数量之内。
  而某唱片一但被人购买,人们也是作为一种对某音乐明星、名家的崇拜心理而将唱片珍藏,⑤ 很难切入新的再复制行为。因此,这种单一的“出版发行———购买———收藏”复制模式,在今天网络复制的海量性面前,也就显得温文尔雅、书生气十足了。
  复制的自主性我们从人类传播行为的类型上来思考,可知有自身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组织传播() 和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四类。其中人际传播是“点对点”的传播,大众传播则是利用媒介的力量实现了“点对面”的传播。因特网络打破了传统传播形式的界限,它既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又可以把它当作大众传播工具实现“点对面”的传播。
  在音乐的网络传播中,“点对点”,本身就体现着传播音乐者与接受音乐者的自由、自信与个性;而“点对面”,也体现出传播音乐者与接受音乐者的高度兴趣化和个人倾向性。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来思考音乐的网络复制,我们就会看到这是一种自主性的音乐复制,自由性的音乐复制和自我性的音乐复制。
  传统的音乐复制行为,比如唱片生产,是“点对面”的复制行为。“点”为“面”复制,而“面”却不能参与复制。从“面”的整体来说,是没有自主性的。当然对“面”的个体来说,它的“自主性”只是决定自己买唱片还是不买唱片。而作为传统唱片公司的“点”,也是很难自主的,它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前述的音乐文化语境、地域、大众音乐的流行时效性、制作成本、听众的审美倾向和购买量等等方面。
  但是,网络音乐复制,是一种人的高度、强烈的自主性复制。
  先说个人音乐网站。每一个音乐网站已为全球的网络管道提供了它的音乐“自来水”,而这些“自来水”的成分是由网站创办者自我配制、自主决定、自由安排的。如果他是一个作曲家,他总是会将自己的作品以相应的技术格式摆在网上,以展示自身的价值。如英国电子音乐作曲家比扬·林(Bjorn Lynne)。⑥ 如果他是一个歌唱演员,他也会以自己演唱过的作品展示的形式,向无数过去的崇拜者们讲述自己的艺术经历。如俄罗斯的老流行歌手阿拉·布加乔娃。⑦ 我们也看到了国内很多歌唱演员的这种个人音乐网站。如果他是一个挚着的音乐爱好者,他将会建立与自己偏好一致的个性化的、或宽容性的音乐网络门类。
  这是“点”上的自主性,它面对的是音乐受众的“面”。它在创造音乐“自来水”,它在实现音乐的“自来水效应”,它在进行无限量的虚拟复制。
  再说音乐受众的“面”。地域、民族、职业、年龄、文化程度、性格、性别、个人经历等多方面的客观和主观因素,使音乐受众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多层次的音乐接受群体。⑧ 这就是我们理解的音乐网民的“面”。这个“面”
  里的每一个人,总是在网上有选择性地、带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在世界各网站搜索、试听、收集、下载相关的音乐作品。从《网络情缘》、《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到《老鼠爱大米》———有的人喜欢当代的网络原创歌曲;从《小城故事》到《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有的人喜欢过去的经典流行歌曲;从《海港之夜》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有的人喜欢前苏联歌曲;从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到门德尔松的《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有的曾遂今: 音乐网络传播与当代人的音乐观到墨西哥的《美丽的哈利斯科》———有的人喜欢世界民族音乐;从美国的伍迪·赫曼爵士乐队的《four Brothers》到阿巴乐队ABBA的《超级骑兵》———有的人喜欢现当代的爵士乐、摇滚乐??总之,不同的倾向,形成了人们不同的网络音乐指向,而网上的音乐“自来水”将会充分地满足这些指向。人们自由地聆听、转录、下载(当然,下载要付费的),并自主地再复制———复制到当代普及程度如发手机短信一样方便的mp3 随身听中,复制到自己的汽车音响设备中,复制给朋友、复制给亲人、复制给网友、复制给师姐、复制给老师、复制给学生。
  复制的多重性在当代的网络音乐传播中,音乐复制具有多种形式:
  第一,对音乐网站来说,利用传统唱片所录制的节目进行再复制,转换格式,上传;
  第二,对于音乐接受者来说,自由地选择,下载,整理,刻录;
  第三,音乐节目在电子邮件中相互传递;
  第四,音乐节目的链接、下载信息或音乐节目的网上试听方式在相关论坛的帖子中出现,这又形成了“点对面”的传播方式。
  复制的廉价性前述,很多网络音乐的下载行为是要付费的。这种付费现象,表现出网络传播的逐步规范化网络传播规则的逐步实施,更表现出对音乐著作权人⑨相关权利的尊重。在很多音乐网站中,我们能观察到这些付费现象。
  本文列出的这张表格是国内著名音乐网站的收费、授权形式统计。10从表中我们看到,已得到唱片公司(音乐著作权人) 授权的音乐网站,尽管对音乐的下载实行收费,但是针对个人的费用收取是极其廉价的,这个价格对音乐网民来说是乐意接受的。在音乐复制层面上,“点”和“面”均是双赢:对“点” (网站) 来说,据年的统计,中国大陆地区20%网民经常从网络获取音乐,即约有1000 万~1500 万在线音乐的潜在消费者,根据wanwa.com 2002 年的一项网上调查,网民中有54%的人愿意每月付费10 元,以此估算2003 年中国大陆地区在线音乐的潜在价值有7 亿6 千万元人民币之巨。2003 年在线音乐的实际收入预计在2000~2500 万元之间。11 对“面”(网民) 来说,每月支付微薄的资金,就可以得到无数喜欢的音乐,这何乐而不为呢!这比实实在在购买传统唱片便利得多、优惠得多、方便得多、简单得多。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