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试论我国形势诉讼活动中的回避制度——以新《刑事诉讼法》为背景(2)

时间:2015-07-23 09:19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谢宁 点击:
在适用回避之范围完善这个问题上面,目前在我国法学界主张解决集体回避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包括回避制度的自我完善与管辖变更制度的完善。但笔者认为,通过管辖制度进行变更完善并不妥当。通过立法对回避制度加以

  在适用回避之范围完善这个问题上面,目前在我国法学界主张解决集体回避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包括回避制度的自我完善与管辖变更制度的完善。但笔者认为,通过管辖制度进行变更完善并不妥当。通过立法对回避制度加以完善,直接规定整体回避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并无极大的障碍和难度,在李庄案中,当事人提出全体回避的申请,被法官驳回无可厚非,因为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是否可以逐一申请达到整体回避的效果亦无法无据。仅从程序上看,法官的做法并没有违反法律规定。如若在今后通过立法对整体回避予以肯定和接受,并作出相应的实际操作规范即可解决这一争议问题。笔者设想,可以采取在当事人申请整体回避后,由法官判决延期审理,审查回避事由,提交院长及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或直接报上级法院审查决定等处理方式。通过管辖制度曲折实现整体回避效果,似无大碍,但从长远来看,加重了上级法院的负担,容易造成制度适用混乱,权限划分不明等问题,亦不利于回避制度自身的完善与立法水平的提高。
  四、总结
  12 年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正是我国立法的一大进步,其显著的进步意义在于对于诉讼参与人的人权保障、诉讼权利的充分行使做出明确规定,但遗憾的是,重要的回避制度此前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在新诉讼法中未能得到解决,修改力度很小,未来对于回避制度的完善值得期待。本文根据司法实践中回避制度的适用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浅析,其实回避制度的适用不仅存在前文所述问题,在申请人的权利救济上、违反程序人员的惩罚措施上亦尚存立法完善空间。我国可借鉴国外经验,在今后的法律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真正实现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不仅保障实体正义,更能发挥诉讼程序的独立价值,实现程序正义。
  参考文献:
  [1][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何静.中外刑事回避制度比较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丁彩彩.刑事诉讼法中回避制度规定的立法缺陷及完善[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张汉昌.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诉讼回避制度的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5]李德恩,龚振军.回避制度的短板分析及重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10).
  [6]刘敏.刑事诉讼回避制度及其完善[J].鸡西大学学报,2013(2).
  [7] 郝银钟. 构建凝聚时代精神的新刑事诉讼法学[J]. 法律适用,2013(1).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