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客观条件下,施工企业通常通过低价中标获得市场份额,这就决定了施工企业盈利甚微的命运。二次经营是企业经营效益的再补偿,为项目实现盈利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论述了,二次经营的重要性和不理想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施工企业;二次经营;提高效益;措施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客观条件下,施工企业通常通过低价中标获得市场份额,这就决定了施工企业盈利甚微的命运。二次经营是企业经营效益的再补偿,为项目实现盈利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论述了,二次经营的重要性和不理想的原因以及怎样做好。 一、二次经营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1、项目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对于工程后期调差索赔重视力度不够。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流动性很大,这个项目没有结束,主要管理人员已经调到下一个项目去了,到最后收尾期,熟悉情况的人员已经调走,收尾人员力量单薄,责任不明,难以达到业主及后期工作的要求。加之,现场监理、业主也有人员调动,造成工作前后衔接不上,许多基础资料缺失,给二次经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这也是施工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二次经营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2、基础工作不扎实,这是二次经营致命的障碍。管理人员不熟悉施工图纸,不熟悉施工现场,不了解施工工艺,监理签证不及时,变更等基础资料不规范、不全面。基础资料没有及时的留影像资料,时间长了,都是事后回忆,证据不充分,证据之间不能形成支撑关系,没有说服力,造成企业效益的流失。 3、职能部门沟通不够,知识面狭窄,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严重,造成效益的流失。技术主管部门只注重技术方案,完成现场施工,合同部门执行合同,物资部门采购物资,部门只局限有本部门的知识面,加之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造成二次经营机会丧失,效益丧失。 4、对建筑市场认识不足,对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加大了二次经营的难度。由于对国家政策、地方法规的规定不熟悉,造成二次经营工作被动。在施工过程中总认为只要监理签认了就没什么问题了。而在审计中,对不合理的支出,审计部门完全有权予以核减,最终受损的还是施工单位。 5、对二次经营的时机把握不准,一提二此经营,无论项目的决策者还是项目的执行者,把精力都放在投标上,认为投标单价好了,项目就有好的效益。二次经营是项目过程和竣工后的事情。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往往措施时机,二次经营应该贯穿整个项目的全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一次经营通过设计单位,参与方案的确定和优化,为后期二次经营做好基础。施工阶段做好基础资料,工程变更、索赔资料是主要任务。项目结束后,做好工程量梳理工作。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