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资源面临全面的竞争和挑战。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符合媒介发展规律的必然,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理念、内容、载体、创新等方面探讨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互补融合,以加速推进电视媒介资源与新媒体的一体化。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媒体竞争与融合
新媒体是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是利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它的特征是具有即时性与交互性,海量性与共享性。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更新迅速,覆盖面广,检索便捷、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新媒体的出现,让传统媒体饱受冲击,同时也孕育了新的发展空间。
一、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资源面临全面的竞争和挑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数量为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在整体网民中占比已达83.4%。,从覆盖率上看,中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已经趋于饱和,而网民数量还有较大上涨空间,而且网民中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比例达36.4%。并且22%以上的时间花在了社交媒体类应用上。因此,可以说电视媒介资源所面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来源竞争加剧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媒体作为“第一信息发布平台”的地位日益削弱。新媒体时代,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大多数都开通了官方网站、官方微博或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个人也拥有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作为信息的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知情人,发布信息或者报道新闻完全可以不再通过电视媒体,使电视媒体报道新闻的时效性、唯一性大受影响。
(二)技术资源垄断被打破
电视媒体作为一种高投入、高技术、高难度的媒介形态,其采、编、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技术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占据行业中的垄断地位。随着专业的技术设备等软硬件成本的逐渐降低,非专业人员参与程度大大提高。同时,在播出平台上,尽管电视媒体独家占有频道资源,但电视屏幕也面临着基于网络的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以及户外大屏幕、车载电视等多个播出屏幕的有力竞争。
(三)受众资源分流分化明显
根据央视一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的调查报告显示:从2010年开始,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全国电视媒体人均收视时长逐年下降,不仅如此,电视观众和互联网用户的年龄阶层和结构也呈现明显差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使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接受信息,在15-34岁观众群中,新媒体影响力日趋强大,其电视收视率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与此同时,35-64岁观众人均收看分钟数也在下降。受众资源的流失,直接导致电视媒体在传媒广告市场中,市场份额的增长乏力甚至萎缩,而门户及社交媒体中效果广告和视频贴片广告增长强劲。
二、深度融合新媒体,打造全媒体传播新旗舰,适应电视媒体发展新常态
在传统电视媒体面临新兴媒体全面冲击的情况下,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符合媒介发展规律的必然,那么,问题来了,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到底该怎样融合?如何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一)改变传统理念,强化互联网思维
如果说电视媒体是以“内容为王”的话,新媒体则是以“服务为王”。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理念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电视媒体仅把观众当受众,注重覆盖率和收视率,而新媒体把“观众”当客户和内容提供与分享者,重视客户的体验感,因此对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由此可见,电视媒体要和新兴媒体融合,首先要改变理念和思维方式,在国家“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强化互联网思维,强化服务理念,改变电视媒体融合新媒体的浅层观念,要有融入互联网,打造电视网络合一的全媒体平台的深度融合观,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达到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最终目标。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