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妙在内部结构的曲折多变和严谨有序。李斯在论述秦王对物的态度时,先是以珠宝等物为喻,设问做结:这些美好的东西都不出自秦国而陛下却很喜爱它们,原因何在?只问不答却有不答自明的效果,意味深长。第二层又以玩好、美女等为喻,用假设论证之法,如果非要是秦国生的事物才可享用的话,那么陛下喜爱的这些器物、美女将不能再陪伴陛下。其实说到这里,就已经透彻得说明“必秦国之所生而后可”的荒谬性。但李斯仍旧意犹未尽,第三层又以音乐为喻:秦国抛弃本国的音乐,却采用别国音乐,这是为什么?这一回,李斯不再设问,而是直接点出这不过是图个一时痛快的视听之娱罢了!这个回答既紧接上文,又远承第一层的设问,有首尾相连,前后贯通之妙。对一个帝王来讲,臣子这样说话的语气不免有些强烈,但要知第一层中的设问绝非摆设,秦王读到第一层时内心其实早已有了答案,李斯到最后直接道出的“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正符合秦王的心理预期,铺垫已做足,回答也便不显唐突。一直到这里,都是在论说秦王对物的态度,其实几层的意思大致相同,可是,李斯一会儿正说,一会儿反说,一会儿铺叙,一会儿反诘;或略变化几个字,或稍变化一下手法,真是跌宕生姿,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最后,在前面的层层比喻论证下,第四层李斯终于明确道出:秦王重视物色远胜人才,这绝非“跨海外、制诸侯之术”!综观四层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层层递进,严谨有序。宋代李涂就说:“中间论物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独人才不出于秦而秦不用,反复议论,痛快,深得作文之法。”(《文章精义》)
第三段终于直面当下,点明驱逐客卿是错误之举。先是比喻论证,以山水为喻强调君主广纳人才方可无敌于天下。议论文长于说理,一般枯燥乏味,李斯之文令人读而不厌,和大量使用比喻有很大关系,比喻增加说理之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使文章生气盎然。此外,构成的排比句法也增强了论述的气势。倘不如此,人才流失,实则是削弱本国力量而倍增敌国势力。“籍寇兵而赍盗粮”,此句看似平易道出,实则一举击中秦王要害。秦王嬴政绝非简单人物,心怀一统天下之大志,历史证明他也有与之相匹配的雄才大略,如此卓越的政治家怎会不明晰人才的重要性?精明的秦王绝不允许自己放出的人才被他国所用,他宁愿将客卿全部处死,也不会便利敌国。这是一个险招,想必李斯也做好了要么打动秦王,要么身首异处的打算。说秦王有慧眼识珠的智慧也罢,说李斯破釜沉舟的勇气打动了秦王也罢,李斯最终说服秦王。
不驱逐客卿离开的论据自然还能提出许多,以李斯之才,上个万言书也并非难事。只是话到此处,已全然说尽,添一字一言,俱是赘语。
于是,呼应前文,自然收尾。精彩已尽,第四段的结尾简洁而果断。
从形式上看,第二段文辞华美,曲折婉转,技巧多变,于四段中为最佳。但从内容上看,意义的真正核心却在第三段。第二段将人才与物作比,已暗含人才珍贵之意,实际上是为第三段点明人才对于完成统一大业之重要性做铺垫。第三段所说的话,是李斯自信的根源所在,也是他最后的杀手锏。他说放逐这些客卿实质上是为敌国增加力量,言外之意,如果要避免这种状况发生,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留下客卿并重用,另一条,是处死所有客卿。秦王的虎狼性情他不会不知,也许只要帝王的脑海中有阴差阳错的一闪,他就朝不保夕。行文至此,是李斯将自己逼到一个断崖,成则贵,败则命,说到底,这是以他的生命做赌,赌他不甘埋没于世的半生,他已绝无后路。然而,前文的文势已造足,犹如滔滔江水,滚滚而下,以超越生死的勇气,在这断崖处激情一越,水浪四射,精彩迭出!可否超越险境,可否绝处逢生,天命而已。文势自此散尽,李斯再无可言。
当他决意把这篇奏疏上交给秦王时,他的自信胜过了对失去生命的胆怯,他相信自己的才华,也相信秦王的智慧。对于满腹经伦又胸怀大志的勇士,历史不会辜负他的一腔热血,秦王没让他失望,李斯自此被秦王重用。
如果人生是一场折子戏,他活得最精彩的一段,一定要从这篇《谏逐客书》开始。
注释:
①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②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③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范文澜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80.
[2]李斯.谏逐客书(法家著作译注丛书)[M].天津人民出版社,1975.
[3]冯惠民.李斯[M].中华书局,1981.
[4]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5]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范文澜本)[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6]马文静.李斯文学研究[D].济南大学,2009.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