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红色文化对弘扬中国精神的价值及作用研究(2)

时间:2015-05-19 13:33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石倩 点击:
(一)重视并完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红色文化内在的历史印证价值、精神弘扬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对弘扬中国精神意义重大。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过于追求红色文化的开发使用价值,把红色文化过度娱乐化,形式化。有
  (一)重视并完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红色文化内在的历史印证价值、精神弘扬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对弘扬中国精神意义重大。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过于追求红色文化的开发使用价值,把红色文化过度娱乐化,形式化。有些人甚至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红色文化蕴藏的一些精神品质已随时代的变迁失去意义。大多数人在参观纪念馆,博物馆时,缺乏情感的共鸣,精神的熏陶,即便存在也只是暂时的,难以内化。针对这些现象,用红色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一要正视红色文化的价值。红色文化中凝聚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爱国奉献、敢于创新等精神财富是不朽的,红色奇迹的发生正是因为它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红色文化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阶段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重视并发挥它的价值是现实之需。二要完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不能仅仅是口头上的说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通力合作,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网络媒体要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普及对红色文化的教育和宣传,让人民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重视并完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让人民群众成为红色文化的宣传者和自觉维护者,在感受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国精神的认识。 
  (二)将中国精神融入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的教育 
  红色文化是教育人民的鲜活教材,是新时期进行德育的独特载体。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可以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传递的优秀传统和高尚品质。胡锦涛强调:“我们要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伟大历程,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将红色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的范畴,统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增强中国精神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社会层面上要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事业和红色文化产业,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教育基地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优化舆论环境,发挥网络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为红色文化教育保驾护航。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善于借用红色文化所提供的丰富素材,引导孩子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提升孩子的思想品德。学校教育要注重促进红色教育生活化。一方面,可以将红色文化作为基础性教育目标渗透到具体课程中,加强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游历红色教育基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厚重感和使命感,通过组织观看红色影视,让学生开拓人文视野,孕育人文精神。任何思想都不能靠强权外在地存在,它必须要内化在血液,精神和灵魂中。通过红色文化为载体的教育,提高人们对中国精神的认同感。 
  红色文化对弘扬中国精神的价值和作用意义深远,利用红色文化来弘扬中国精神,是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价值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人民日报,2005-06-21. 
  [4] 李水弟,傅小清,杨艳春.历史与现实: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6). 
  [5] 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1998(19). 
  [6] 胡锦涛.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05-07-28.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