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与历代领导人都有“私交”中国诤友李光耀

时间:2015-05-18 10:10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黄金生 点击:
2012年,即将年满90岁的基辛格和李光耀与已经94岁的前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三位被世人称为顶尖中国通的政治老人聚首新加坡,坐到一起自然是天南海北,但有关中国的话题,无疑是其谈论的中心。遗憾的是,随着李光耀的谢世,这个场景再也无缘见到了。 与其他两
  2012年,即将年满90岁的基辛格和李光耀与已经94岁的前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三位被世人称为顶尖“中国通”的政治老人聚首新加坡,坐到一起自然是天南海北,但有关中国的话题,无疑是其谈论的中心。遗憾的是,随着李光耀的谢世,这个场景再也无缘见到了。  
  与其他两位“中国通”相比,李光耀有着纯正的华人血统,他祖籍中国广东,名字由中国传统的“光宗耀祖”而来。但也正是因此,许多中国人对于他时不时抛出的“制衡中国”、在台海问题上两头获利的态度感到“不爽”,一些激进人士甚至给他扣上“汉奸”的帽子。其实这大可不必,李光耀虽然是华人,但他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传统概念上的“心系祖国的海外华人”,他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政治领袖。所以在他的身上,会同时具有“反华”与“亲华”的双面形象。正是他这种与中国的特殊渊源,使之获得“西方眼中的中国通,中国眼中的西方通”的称号,他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观察中国,很多观点值得中国参考。同时,他对中国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访问中国大陆30余次,是除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外,访华次数最多的外国领导人。从毛泽东到习近平,李光耀与中国历代领导人都有着密切的“私交”。 
  受到最高礼遇,获毛泽东接见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和尚未脱离马来西亚的新加坡之间存在一些误解,中国一度指责新加坡是“帝国主义走狗”、“反华反共的急先锋”;而新加坡也有对共产党执政的中国政府不了解而产生的疑惧,同时也有刻意与中国“划清界限”,以免让邻国认为其有“第三中国”的嫌疑。 
  20世纪6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逐步调整了对新加坡的政策并得到新加坡的理性回应。中新第一次接触是1971年新加坡首次派乒乓球队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亚非乒乓球友谊赛。中国于次年派遣乒乓球队到新加坡进行回访。 
  1975年3月,李光耀派外长拉贾拉南访华,他对周恩来说明,由于邻国对新加坡华裔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情况特别敏感,新加坡只能在印尼同中国复交之后,才能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75年6月,周恩来借助泰国首相克立·巴莫访问中国的机会,请巴莫向李光耀传话,邀请他访问中国。这一年的9月,周恩来又通过伊朗首相胡韦达向到访伊朗的李光耀转达对他的访华邀请,并强调说时间已经不多了。李光耀在报上也注意到周恩来住院的消息。他决定于1976年5月访华。遗憾的是未等他成行,周恩来已于1月8日逝世。  
  1976年5月10日至23日,李光耀踏上对华的“破冰之旅”。为避免他是以炎黄子孙的身份来华引起“寻根问祖”的非议,李光耀特意在其率领的17人代表团里安排了多个民族人士,各种场合一律讲英语。当时,周恩来逝世,邓小平下放,出面接待的是新任总理华国锋。此时的毛泽东因年事已高且多病缠身,对会见来访国宾均不作预先安排,而是临时视情况而定。5月12日,外交部礼宾司官员突然到钓鱼台18号楼通知李光耀,说毛主席将会见他。毛泽东会见来访外宾,这在当时被视为是对客人的最高礼遇。 
  礼宾车队来到中南海毛泽东的住处,李光耀和拉贾拉南下车后被引导入内。毛泽东身穿浅灰色中山装,靠坐在客厅正面的沙发上,见李光耀进来,由张玉凤和护士长扶起来与其握手。毛泽东身体虚弱,说话含糊,吐字不清,加之浓重的湖南口音,众人很难听懂,需由张玉凤用普通话提高了嗓门逐句重复。有几次张玉凤也不得不在纸上写几个大字,请主席确认无误后,再由冀朝铸译成英语。会见持续了约一刻钟,华国锋和时任外长乔冠华陪同会见。这场会见纯属礼节性的,没有太多的实质内容。用李光耀的话说,只不过是中方表达了对新加坡代表团的善意和重视。 
  第二天,《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章都作为重大新闻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会见的消息和照片。李光耀看到照片后说,(毛泽东)比当面所见到的要好。 
  这次简短的会见,给李光耀留下了很深的记忆。若干年后他还回忆道,毛泽东当时已83岁高龄,无论是精神或者体力都很虚弱,已不像中国新闻媒体描绘的“神采奕奕”的样子了。但他看到的仍是领导过长征,坚持抗日游击战,打败国民党军队,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巨人。 
  为邓小平特备烟缸 
  邓小平在一战后前往法国马赛念书和工作途中曾经过新加坡。1978年11月12日,副总理邓小平在访问泰国、马来西亚后,续程访问新加坡,同李光耀会见。这是两位领导人的首次见面,也成为李光耀“一次难忘的经历”。李光耀回忆:“1978年11月,这位74岁高龄、矮小精干、敏捷硬朗,不到5英尺高的长者,身穿米色毛装,从巴耶利巴机场的一架波音707客机上走下来。他脚步轻快,检阅了仪仗队之后,同我一起乘车到总统府的宾馆去。那是我们总统府里的迎宾别墅。当天下午,我们在内阁会议室进行正式会谈。” “我看过人民大会堂里摆放着痰盂,所以也安排把一个蓝白色的瓷痰盂摆在邓小平的座位旁。我读过资料知道他有使用痰盂的习惯。虽然总统府里有个规定,冷气房里不准抽烟,我还是特地在显眼的地方为他摆了个烟灰缸。这都是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而准备的。我也确保内阁会议室里的排气风扇都开着。” 
  这次会面,邓小平花了两个半小时与李光耀谈苏联对世界的威胁。当时正值中苏、中越关系紧张之际,邓小平当着李光耀的面引述毛泽东的话骂苏联是“王八蛋”,另外还谈及了中国对越南的态度。与以往中国领导人对一些问题的刻意回避不同,邓小平在听了李光耀批评甚至是责难中国在海外华人和东南亚国家共产党问题上的政策做法后,不仅没有批驳,反而问道:“你要我怎么做?”这使李光耀为之一震,接着提出了他的建议:“中国必须停止马共和印尼共产党在华南所进行的电台广播。”李光耀后来回忆:“我从未见过一位共产党领袖,在现实面前会愿意放弃一己之见,甚至还问我要他怎么做。尽管邓小平当时已经74岁,但当他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时,他还是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想法。”
整刊文本版-> 国家人文历史 2015年7期
与历代领导人都有“私交”中国诤友李光耀字数:2168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2015年7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晚餐时,李光耀请邓小平尽管抽烟,邓指着夫人说,医生要她让他把烟戒掉,他正在想办法少抽。整个晚上邓小平没有抽烟,也不用痰盂。因为邓小平看过报道,知道李光耀对香烟敏感。  
  这次访问,使邓小平在李光耀心中成为形象崇伟的“人中之杰”。邓小平的谦虚、坦诚和敢于正视批评的勇气,赢得了李光耀的敬重和信任。而李光耀让新加坡在短时间内就变身为“花园城市”也使邓小平印象深刻。访问后不久,《人民日报》就等刊登了有关新加坡的文章,把新加坡形容为一个花园城市,称其“绿化、公共住房和旅游业都值得考察研究”。《光明日报》也发表了《新加坡经济为何发展得这么快?》一文。1992年,邓在南巡讲话中就说:“出国去看看并且要向各国学习,特别是向新加坡学习。他们有良好的社会纪律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我们应当向他们借鉴,并且比他们管得更好。”可以说,这次会见,使两位领导人互相欣赏。 
  邓小平离开新加坡前,与李光耀在总统府别墅话别,高度称赞新加坡的发展。邓小平说,与他旅法留学途经时相比,新加坡改变实在太大了,并表示了由衷的祝贺。他还说,一直希望能在“会见马克思”之前,到新加坡和美国走一趟。 
  邓小平对新加坡的这次访问使中国对新加坡的政策有了调整,中新关系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新加坡民间访华人数迅速增加,中新贸易迅速增长,新加坡成为中国除香港之外的最大转口贸易站。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