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色彩的学科,而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文本大多饱含着深厚感情,如果不去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情感,阅读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学生如果没有被文中情感所熏陶,也就不能产生深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融入于文本的情境中,体验作者的欢乐与悲苦,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境界中,得到心灵的洗礼,使其身心健康成长。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呢? 一.植根文本诵读,激发学生情感 诵读是我国语文学习中的传统经验,“诵”能表现语气、语调、语速,对文本的情感渗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要摒弃教师喋喋不体地灌输式讲解,将静静的文字转换成声音,是让学生用带有感情的声音与文字碰撞、融合,借此走进文本。教师首先要指导诵读策略,可以进行一些经典名家诵读,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都是朗读示范的经典篇目。再配上经典的音乐,必将引领学生走进春色,走进济南的温和中。学生与文本心神相通,可以尽情诵读,再次加深体验。另外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技巧,如停顿的节奏,调整语速,读出欢快,缓慢深沉。还有就是进入文本角色中去,换位体验喜怒哀乐,如我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找学生读老大臣的话:“我的老天爷!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学生在读中体会老大臣的心虚、害怕、紧张,并通过压低嗓子,更符合大臣的身份,通过角色转换变自己为文中人物,学生融入于文本,物我两忘,能够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应有效能。 二.借用文史资料,引发学生共鸣 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文本,大多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佳作,而这些作品,不可避免烙上时代的烙印。如何能让中学生跨越时空走进文本,深刻体验文本的精神?阅读教学经常采用的策略之一就是借助文史资料,如教学人教版课文《紫藤萝瀑布》时,这篇文章意蕴极其深远。作者宗璞面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对于刚刚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些理解难度的。如,“它带走了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作者为何焦虑、悲痛?生死谜、手足情又有何指?面对这些困惑,就必须借助文史资料来解答。此文章写于1982年5月,此时宗璞的弟弟己身患绝症。宗璞与其姐弟情深,想到自己将失去至亲手足,作者自然悲从中来,焦虑、悲痛抑郁于胸。而文本中的“那时”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当时宗璞一家深受迫害,文革结束后,花儿终于迎来了春天,国家和民族也逐渐走向繁荣富强,根据文史提供的背景,学生就会理解紫藤萝的命运,正是国家民族命运的写照,作者通过回顾花和人的命运,领悟到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其压倒,要永存坚定的信念。由此学生也深深体会到其中的深意,并能够从内心里感受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要忘记悲痛,努力探索。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开放语文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其充满活力,所以在阅读课堂上,就不能仅仅被语文课本束缚脚步,而要积极大胆地选取一些更有利于教学的文史资料,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能够多角度体验阅读文本,最终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三.写作拓展练习,强化学生体验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