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现根据作文教学的实践尝试归纳如下。 一.激发兴趣,乐于表达 1、帮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神秘感。现在中学生的阅历不浅,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事情撞击他们的心灵,他们有所思、所感、所触。可写作时又觉得没什么可写。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尴尬局面,就是因为学生对作文充满一种神秘感。我们就是要帮助学生消除这种神秘感,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要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就是要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所触。只有这样才会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才会让学生觉得作文就是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受。 2、鼓励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从目前写作现状来看,都是命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这些写作内容,不管你是否感兴趣,是否有东西可写,都必须完成,致使学生“言而无物”。那么学生写作的内容究竟应该表达什么,我认为,必须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在题目上,少写命题作文,多提倡自拟题目。即使是命题作文,也应多命几个题目。在内容上,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于表达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3、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纵观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教师在批改和讲评时,只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对作文中的闪光点不给予肯定,这就容易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挫败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而产生自信呢?一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二是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作文的发表提供机会。这样,可以使学生燃起写作激情,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丰富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观察积累作文素材,这是初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要引导学生做到随时随地留心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以及展现在眼前的每一景物和各种感人至深或妙趣横生的画面,都要做到随时随地记录,写好观后感或所见启示。只有平时这样认真地注意观察积累素材,作文时才“言而有物”,才能写出平时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妙笔生花,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不断为学生提供学生写作素材。我们不应把作文教学局限在课堂上,而应走出课堂。在完成作业之余,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去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以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视野,去感悟生活,评说是非。
三.张扬个性,注重创新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