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阿巴斯电影创作的“副本”观(3)

时间:2014-02-28 16:16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万丽娅 点击:
(一)重构现实 在他的《橄榄树下》片中的拍摄时间和讲述的事件都是发生在地震后的一年1991年的事,但影片开始的汽车收音机里告知的却是1993年。拍摄片中片《生生长流》的场记板上写的却是《橄榄树下》。对于这些看

  (一)重构现实

  在他的《橄榄树下》片中的拍摄时间和讲述的事件都是发生在地震后的一年1991年的事,但影片开始的汽车收音机里告知的却是1993年。拍摄片中片《生生长流》的场记板上写的却是《橄榄树下》。对于这些看似漏洞的细节,阿巴斯解释道:“我们重构了让人以为是发生在地震一年之后的场面,但影片中的影片的实际拍摄时间与我们正在拍摄的影片的现实日期相互吻合,也就是现在。事实上,这个解释跟我们对场记板的解释是一样的。”

  在《特写》中,每个人都扮演了另一个人:记者扮演了奥尔奈拉·法拉奇,一个飞行员扮演了出租车司机,一位修士扮演了法官,马克马尔巴夫成了一位演员。诈骗诉讼变成对虚构权的一场辩护。阿巴斯用虚构表演了纪录,又用纪录表演了虚构。

  (二)消解幻象

  《特写》中,将虚构和纪录重叠,对现实进行重构,其目的在于消除观众对电影产生的幻象。“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正在观看的是一部电影。即使是在看起来非常真实的时刻,我都希望画面旁边的两把利剑的光芒闪烁不停,为的是提醒观众不要忘记他们正在观看的东西并非现实而是电影,是我们以现实为基础拍摄的电影。”阿巴斯反对玩弄观众感情,希望他们在观影的同时保持一种主观能动性,自主地把握我们周围的世界。

  环顾当今世界影坛,好莱坞式的商业化运作方式影响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美国将后殖民时代思维通过隐性的电影文化方式灌输和影响一代年轻观众。阿巴斯以他独特的电影创作,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反文化同质化的一面旗帜,其积极意义深远悠长。

  [参考文献]

  [1]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M].单万里,李洋,肖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立方体的六个面——阿巴斯谈《橄榄树下》[J].单万里,译.当代电影,2000(03).

  [3]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阿巴斯自述[J].当代电影,2000(03).

  [4]菲利普罗帕特,林茜.阿巴斯·加罗斯达米特写[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7(01).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