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的电影绝不要求与生活完全一致,在这一点上来说,它与纪录片拉开了距离,有着明显的界限。正如他说的,“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正在观看的是一部电影,即使是在看来非常真实的时刻”。正如《橄榄树下》在影片一开始就有演员对着摄影机说,“我就是在本片中扮演导演的人”。 这种间离效果有时用拍摄纪录片常用的“自我反映”的手法来表达,即“将任何涉及电影自身制作过程的方面,如影片的立意、技术设备、拍摄过程本身等展示出来,使观众注意到影片为了传达某种含义而选择和重组事件的人为操作过程,从而解构并质疑影片的中立立场和客观纪实能力”。其目的是让观众与剧情产生隔膜,从而引发观众的进一步思考。 (三)沿着虚构抵达真实 阿巴斯明确地知道电影创作与梦的关系。在他看来,“电影源自梦,帮助我们创造梦,使梦成为可能。如果梦离现实太远,就会丧失梦的本质,只有植根于现实的梦才有价值。就像房间的窗户,当你需要空气时就打开它,当你想关闭时也得能关闭。没有房间的窗户没有意义,梦始终应该跟现实紧密相连,但是没有窗户的房间同样没有意义”。电影创作是虚构的创作,沿着这种虚构,我们可以直抵生活本真。 二、通过电影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展现生活的本真 (一)“在路上”的表意符号 从“蜿蜒三部曲”(《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橄榄树下》),到《樱桃的滋味》《随风而逝》《ABC在非洲》《十》《关于〈十〉的十节课》《车票》《合法副本》,在阿巴斯的电影作品里看到主人公最常见的状态就是在路上,或行走,或驾车。甚至在他最初的《面包与小巷》《过客》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端倪。他为何如此热衷“在路上”这个表现符号? 首先,“在路上”这种方式可以造成镜头的运动性。在以人物自述或对话为主的叙事段落里,长时间画面凝滞容易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尤其当人物探讨死亡、人生、信仰等比较抽象的话题时,更容易倦怠。行走中的风景,车窗外的风景,可以使画面更灵动活泼。这一点也更接近电影的运动本性。 其次,“在路上”这个符号本身就具有隐喻性。生活永不停歇,人们永远在追寻某个目标的路上。《生生长流》里,能否找到那个小演员,那个小演员是否在地震中生还,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普通民众在面对巨大灾难时的态度。老人买新马桶,青年男女结婚,男人和孩子们装天线看足球赛,地震之后,生活仍在继续。这些才是导演的创作意图所在。 阿巴斯曾谈及“汽车中的人”这种结构。他认为,伊朗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里,有一种展示寻找存在的忧虑。同时,汽车不仅是一种为了去某地的运输手段,也像一个小型的家庭空间。另外,当汽车里拍摄时,汽车外的人不知道他们正在参与一部电影。这种方式产生的效果更像一个持续的移动镜头或像一架升降机在运动。 (二)“麦格芬”的新用法 有记者问阿巴斯,在他的电影中,尤其像《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悬念到底处于怎样的位置?阿巴斯坦陈,“我都忘记了那个悬念。当然,当我们在两个小时里看电影时,我们会分析这个悬念,但是当你用一年的时间来制作这部电影时,就容易忘记。而且,我提前就知道主题,所以我不认为在电影里有什么悬念。” 尽管阿巴斯声称在制作电影时会忘记悬念,但其不可否认悬念的运用,尤其是“麦格芬”手法在其作品中的重要地位。《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中的送还作业本,《生生长流》中要寻找当过小演员的男孩,《橄榄树下》中的戏中戏,《樱桃的滋味》中的自杀,《随风而逝》中的等待老太太死亡的消息,都可以看作是“麦格芬”,即这个物质或事件对故事中的人物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公众和叙事者眼中毫不重要。在他的电影里,“麦格芬”的目的是声东击西,言此及彼,顾左右而言他。这种悬念方法的使用,消解了故事本身的沉闷,引导观众积极思考,参与到电影文本中去。 (三)视听语言的极简主义 《五》这部影片仅用了五个长镜头,看上去极其朴素,但是与他合作的五个音效师弃他而去。他说“我的电影经常是一种极简主义的发展,省略了一切可以省略的因素。” 阿巴斯非常重视声音的使用。“对我来说声音非常重要,比画面更重要,我们通过摄影获得的东西充其量是平面影像。声音产生了画面的纵向深度,也就是画面的第三维。”但他对音乐的使用又十分审慎。正如他在《关于〈十〉的十节课》里谈到的,他不怎么用音乐,即使用也选用人们熟悉的轻音乐,因为音乐是从外部加上去的东西,使用要小心翼翼,不要用音乐来误导观众。 阿巴斯喜欢使用长镜头。“用场面——段落镜头更好,为的是让观众能直接看到完整的主题。特写镜头剔除了现实中所有其他元素,而为了让观众进入情景和作出判断,必须让所有这些元素都在场。以尊重观众为原则采用合适的近景镜头,能让观众自己选择感动他们的事物。在场面—段落镜头中,观众可以依据自己的感觉选择特写。”在他眼里,长镜头也是一种特写。 阿巴斯并不一味强调长镜头,他对特写镜头也有自己的见解。《特写》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他的观点的最好诠释。庭审过程中,动辄一二十分钟的特写表现假导演的自白,这种处理方法着实大胆,但配合精妙的台词,自然的表演,使得这场戏别有趣味。
三、通过电影这个副本来探讨生活的哲理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