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体育素养,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等方面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但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多采用“大一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无法从体育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运动的乐趣,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在新形势下,要运用“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施个性化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快乐;理念;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类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作为主体,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教育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更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发挥分类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激发学生积极性,感受运动中的快乐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改变传统文化课班级为体育课班级教学的形式,可将3~4个班级合并到一起,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选择相应的项目,再对学生根据其选择的项目进行分组,组成新的教学班进行分类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教学,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选择的课程也通常是自己擅长的或感兴趣的,更容易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体育水平,发掘学生的潜力,从而因材施教提高体育教学水平。让具有共同爱好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互相沟通、互相帮助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另外,教学组织形式上,还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娱乐性强、竞技性强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种比赛,使学生在不断比赛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观察其他学生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竞赛形式开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班级内部的比赛,也可以是年级或者全校的比赛,可以采取授课时的比赛,也可采取周、月、季度比赛。 二、丰富体育项目,使体育课堂精彩纷呈 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程中设置的项目过于乏味,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地丰富体育活动项目,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除了发掘当地项目外,还可以大量引进一些受学生欢迎的体育项目,以达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般来说,在教学开始阶段,可以挑选出8~10个项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选择其中的一项,随着学习的深入,可基于学生自己的意愿,适当增加到几个项目。在确定体育项目时,除了健康教育以及健康基础知识、游泳等国家规定的内容外,增加武术、球类、体操等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项目,并且应适当增加此类项目课程比例。球类项目下可以分设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体操类也可以下设艺术体操球、彩带以及绳、健美操等,以满足不同性别、不同爱好学生的需求。这种分类教学模式,除了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变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真正实现体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将这些体育项目带入家庭的意愿,从而有助于家庭、社会的体育习惯,达到教学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学生兴趣、爱好、心理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类教学。具体的分类方法有集中组合式和班级组合式。集中分组式是先进行集体授课,对学生统一讲解某项运动要领,再根据学生的体能,让学生进行分组训练;班级组合式是由多个班级组成体育室外课堂,对体育项目进行分类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体育训练。一般来说,男生喜欢篮球、足球等运动,可让男生在足球场、篮球场进行此类活动;女生喜欢体操、排球等,可让女生在空旷地活动,对于不喜欢运动及体质较差的学生,可安排其进行跳绳、羽毛球等一些难度较小的运动,逐渐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