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文教材和原文教材相结合 现在高校二外法语的教材大多数使用《简明法语教程》。这本教材主要以法语语法点为主导线,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教学法安排课程内容。即有目的地将与学习者母语相近的元素置前,与母语不相近的元素置后。如此才能达到由简入繁的教学目的。而进度上的安排,则实践StephenKrashen①的《i+1》输入假设,也就是每次输入给学习者的内容必须比学习者所知的高一级。但其实这样的方法在发音、字汇、文法、语言功能(actedeparole)上几乎不能面面俱到。这样的方式也许对师生互动不易的大班教学而言是有利的,因为学生容易了解与学习,而不需要再发言问老师。但是小班教学不一定适合这样的教学方式,因为对比分析教学法只能照顾到学生理解能力问题,但是语言功能方面则乏善可陈。由于注重法语发音由浅入深的编排,使得语言功能的安排不丰富,也无法满足学习者的表达欲望。小班教学的学习者多半学习动机很强,希望立即能学到如何和法国人开口说法语的语句,总不能一开口就说Quiest-ce?(这是谁?)吧。反之,大班教学的学生多半是观察者,不爱开口说话,学习动机也比较低。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使得每个学生都开口说话。 多数原版教材注重法语交流内容而非单独的发音内容,尽可能使课文与发音都能协调。也就是说,先让学生开口说话进行交流,之后通过学生交流语境中的内容教语音,这样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既能练习发音,又能实现交流,一举两得。所以建议引入以语言交流为主导线,安排课程的原版教材,比如ALTEREGO,实现传统中文教材和原版教材相结合。 当然,提高口语教学质量,不能仅靠课堂上有限的实践,我们还应该努力开辟第二课堂。在第一课堂里我们主要是“授之以鱼”,在第二课堂中我们主要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办法语角、法语俱乐部、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运用外语进行口语表达的机会,提高其运用外语的兴趣和能力。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所学语言,而不仅是传授该语言的语言知识,二外法语教师应通过实现二外法语课堂文化内容的引入和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引导,对传统中文教材和原版教材内容进行优化配置,帮助广大二外法语学习者告别哑巴法语,培养二外学生的语用能力。 注释: ①StephenKrashen是美国南加大双语教学的荣誉教授,对于英语为第二外语的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参考文献: [1]马晓宏.法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朱纯,编著.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RenéRichterich,NicolasScherer,Hachette.Communicationoraleetapprentissagedeslangues,1975. [4]Kramsch,C.ContextandCultureinlanguageEduca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3. [5]陈俊森,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6]韩晓玲.语言与文化.北京通等教育出版社,2001. [7]李力,文旭.中国外语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