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导学生试讲与实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冀教版,以下简称"教材")中,关于"表内乘法(一)"这部分内容的安排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此提出来,愿与教材的编写者商榷;同时也希望与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进行交流、探讨。 教材中关于"表内乘法(一)"的开始部分是按照下面的顺序安排的: 第一,让学生通过观察书中给出的图片提出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然后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可以得出下列三个加法算式: 3+3=6; 2+2+2+2=8; 4+4+4+4+4=20。 第二,让学生观察上面三个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在每一个算式中,几个加数都相同),然后指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像上面这样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并选用上面的第三个算式进行说明: 加法算式:4+4+4+4+4=20。 写成乘法算式:4×5=20或5×4=20。 第三,让学生把上面的另外两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3+3=6 乘法算式:或 加法算式:2+2+2+2=8 乘法算式:或 第四,做练习。在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练习中,教材都要求写出两种形式(即调换两个乘数的前后位置)。 第五,在进一步的练习中,教材出示了一张图片。图片上有3行小鹿,每行4只,让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只小鹿。 对于这个问题,教材给出了下面两种算法: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