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得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结论,并探讨两者协调性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协调发展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分析 (一)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现状 1.第一产业结构现状。农业生产在第一产业中占很大比重,因此农业生产成为了制约黑龙江经济发展的关键。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全国粮食主要产区之一,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模式占主导地位,农业加工专业化程度低,技术落后,导致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包装贮藏档次低下、质量不过关等。农业大多以种植水稻、玉米、大豆为主,生产的大豆在蛋白、脂肪、出油率指标上也远不如进口大豆,价格与进口大豆相比也高出许多。粮食品质低下,造成销售不畅、价格下跌,而对于深加工的农产品品种,因专业化程度低,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导致了一些高端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程度低,质量、包装、保鲜、贮藏档次低,也不能适应市场高层次需求结构要求。并且长时期以来,国家对一些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是稳定粮食生产,所以牧业、渔业、养殖业发展较农业来说相对缓慢,在第一产业中所占比重较低。 2.第二产业结构现状。自1996年至2010年,全省第二产业总产值都是处于整体上升阶段中,虽然在2005年有小幅回落,但整体还是处于上升趋势,且工业产值相比于建筑业在第二产业当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是第二产业的主导影响因素。位居第二产业主导地位的重工业或传统工业企业、军工型企业和其他原字号企业数量多、比重大、覆盖面广、所占比重大,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黑龙江省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但传统产业比重仍居高不下。对传统产业的过分依赖,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缓慢,限制了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活力,对经济增长产生逆向拉动作用。黑龙江省使用现有资源进行产品生产的原字号企业,其产值在总工业产值中占有大约38%的比重,且在总工业产值中,制造业产值占据主导,采矿业其次。黑龙江省重型工业发展水平与轻型工业发展水平不协调。 3.第三产业结构现状。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从1996年至2010年呈稳定增长的态势。从1996年开始,增长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具体而言,从1996年开始至2004年左右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从2005年开始至2010年增长逐渐加快。黑龙江省非常重视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其发展逐渐加快说明全省主导产业正在由原有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过度和转移。尤其是最近5至10年,第三产业中的一些新兴行业如旅游业、贸易、金融房地产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产业等方面等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4.产业结构整体发展现状。由图1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第一产业生产1996年的构成比重是18.7%左右,而到了2010年为12.6%,15年中一直处于下降的地位,总共下降了32.6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在1996年的比重是27.66%,且到2010年15年中一直保持在此水平上下,期间2005年虽然略有下降,但整体还是处于平稳发展之中;从2005年开始至2010年,省内轻重工业产值的比都小于1。从这方面看,黑龙江省已经可以称作工业化社会了。 (二)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现状 从1993年至2010年间,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一直高于50%的水平,高于全国城市化水平,并处于领先地位,虽然期间在1999年左右出现了下降的小波动,但从整体来看,全省城市化水平仍然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全省之内支柱产业的初步转型成功。
(三)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分析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