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表3可知,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从1985年的85.5%减少到2010年的36.8%,仅占到GDP的三分之一,这个数据和国际相关数据比较,差距很大。社会最终消费支出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最终消费支出构成GDP的一部分,如果居民消费占比高,增长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大,反之则使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二是间接作用。如果没有相应的居民消费作保证,供给的扩大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过剩。社会最终消费支出不足,最直接的原因是受收入水平的影响,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外加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 (三)我国现行税收制度没有发挥收入调节功能 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关键指标。在分析一个国家税收制度调节贫富差距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用税前基尼系数和税后基尼系数做比较,来衡量税收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基尼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s表示总体被分成了s组,xmi和pmi分别表示在第m年、第i组的人均实际收入或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口份额,且xm1≤xm2≤…≤xmk,μ为总的人均实际收入或人均可支配收入。 图1是我国全国居民和城镇居民税收调节前后的基尼系数分布图,从两幅图的总体趋势可以看出,税收的收入调节功能,主要是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没有起到乐观的效果。从第一幅图可以看出,我国全国居民的基尼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早已经超过了0.4,在国际上,超过0.4就意味着收入不平衡进入严重不良状态,而这个仅是2009年的数字。 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源自“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财富的增加,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从图2可以简明的看出,我国GDP按照支出法构成的成分,其中最多的是资本支出,然后是消费和净出口,资本支出要占到GDP的一半以上,而消费最多三分之一左右。 从图3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且趋势比较明显,而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越来越小。 以上研究的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变化和在GDP中所占比例情况,贫富差距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居民消费水平上,也就是说,居民消费水平情况反映了我国贫富差距的基本现状。在消费驱动条件下,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下降必然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这样,就会出现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经济增长的势头呈现减弱的趋势。只是目前由于世界经济发展遇到一系列问题,而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所以很难总体上看出GDP发展水平的不良因素。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源泉不可能永远只靠投资或者出口来拉动,这些因素都不具有可持续性。 结论与政策建议 要使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优化收入分配政策,主要发挥税收的收入调节功能。鉴于以上总体分析,对我国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税收制度的构建应该在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第一,增加我国直接税在总税收中的比重,充分发挥税收的收入调节功能。首先,要调整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在整体税收收入的比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要考虑到收入的详细分类情况、各种收入来源,在免征额的额度上要考虑到一个人的整体负担情况,各个地区情况亦有所不同。企业所得税一般情况下比较复杂,得考虑到结构性减税,因为企业承载着较多的就业岗位。财产税作为直接税的一种,在我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