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第三产业人力资本测度及贡献率分析

时间:2014-02-08 15:52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姜增明等 点击:
内容摘要:本文在基于劳动者收入与人力资本价值内在逻辑关系模型的基础上,修正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调整后的人力资本存量测度模型,对1996-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了估算,并与第一、二产业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第三产业的人力

  内容摘要:本文在基于劳动者收入与人力资本价值内在逻辑关系模型的基础上,修正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调整后的人力资本存量测度模型,对1996-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了估算,并与第一、二产业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本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高于第一、二产业,仅次于固定资产投资,已成为拉动我国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第三产业人力资本平均贡献百分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总量上看,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87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73087亿元,增加了近两百倍;从GDP占比上看,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23.9%上升至2010年的42.9%。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对比发达国家仍存在发展水平不高、比重偏低等问题,且“十二五”规划关于产业调整的定量指标也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第三产业比例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对第三产业进行人力资本测度与贡献率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人力资本的估算归纳起来有三大类测度方法:教育年限法、成本法和未来收益法。由于教育存量法中受教育年限与受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间可能相关性较差,成本法忽略了天生的禀赋、环境对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而未来收益法中贴现率的确定相当困难。因此,本文在基于人力资本价值与劳动者收入内在逻辑关系所构造的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模型的基础上,对劳动者收入的核算及资本收益率进行调整,得出修正后的人力资本存量测度模型,估算出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及其贡献率,并与第一、二产业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人力资本存量测度模型的修正

  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最主要的变量是收入,收入与人力资本的价值应该表现为一种函数关系,因此基于人力资本价值与劳动者收入内在逻辑关系构造的测度模型对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也最为合理,本文在张昭俊、赵宏中(2012)的研究基础上,对模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一)人力资本与收入的内在逻辑关系估算模型

  国内学者张昭俊等利用人力资本价值与劳动者收入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人力资本的估算模型,它的创造性体现在利用未来收益法估算的同时考虑到了人力资本的折旧,使估算方法和操作更为简单,估算结果更加切合实际。下式给出了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公式:

  (1)

  其中,H表示人力资本存量,W为劳动者收入,δ为人力资本价值转移系数或折旧,r为资本收益率。劳动者收入以GDP收入法中的劳动者报酬代替;人力资本的折旧则按职业分类的人口数据,确定每一类职业人力资本的使用年限,估算出人力资本的加权折旧率为4.96%;折现率则根据分析年段内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的总体加权平均值来确定。

  本文认为该模型有两个方面值得商榷:一是劳动者报酬中个体经济收入的划归问题,2003前后我国个体经济收入的统计划归出现了显著变化,2003年之前我国将个体劳动者收入全部视为劳动者报酬,之后将其视为营业利润。因此需要对2003年以后的劳动者报酬进行调整。二是对于折现率问题,张昭俊等认为应该依据分析年段的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的平均值来确定,将其视为定值。然而我们测度的是每年的人力资本存量,因此应该根据每年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来折现(一年期内有变动的,利用加权平均确定基准贷款利率,权重由利率变动期间的天数确定)。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