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鱼水”共生关系
有学者将现代服务业细分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紧密相关的配套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流程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根据产业链的位置来分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咨询策划、工程配套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处于产业链前端的科技、信息服务、咨询决策服务、创意服务等性质的行业;处于产业链后端的物流、会展、商贸等性质的服务行业。生产型服务业源于制造业,又服务于制造业,并依存于制造业,而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更是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辅助,两者之间犹如“鱼”和“水”,存在互融互动互生的内在关系,并能产生拉动与推动效应。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中下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要素并以日益专业化的形式将这些要素引入制造业,是第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因此,发展生产性服务将会对加工制造业发展产生强烈拉动作用,对现代消费性服务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湖北省加工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在价值共创的竞争系统中共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转型和升级。
鉴于湖北省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制造业较为发达,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潜在需求十分强劲,依此分析,进一步递推湖北省城镇化发展路径为:以武汉发展积淀了几十年的先进制造业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优先选择发展交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进而重点发展金融虚拟经济;从空间上再“三级辐射”发展以武汉大型、地市州中型、县城区乡镇小型市区的虚拟经济与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为特点的共生经济联合体。该经济联合体的基点选择在于以湖北省小型城镇为支点,三区联动共生协同发展“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和“居住社区”。
参考文献:
[1]胡晓鹏、李庆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对苏、浙、沪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
[2]张孝德.城乡两元文明共生的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基于新能源革命、民族文化与“三高技术”的三维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1).
[3]张贵.中国城镇化新探索:理论与实践——以天津市“三区联动”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4]王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7(12).
[5]王宗法.现代服务产业基础研究[J].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