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共生理论下湖北省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时间:2014-01-14 16:48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王煊 点击:
研究湖北省城镇化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选准突破口、找准路径。本文以共生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提出并探索湖北省内“三级城区辐射”的分层分类发展战略,即武汉省会中心一级城区、县市州二级城区、城镇三级城区分类发展,和谐共生。选择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湖北城镇化
  《湖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城镇化与城乡建设一体化……进一步增强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大中城市,推进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重点镇建设。”城镇化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含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全方位的变化,是多要素动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要发展,其方式必然要转变,在空间结构上必须经历城镇化,在产业结构上必须经历工业化,二者存在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城镇化显著特点:其一是农业人口的城市化市民化转移,伴随着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变迁,消费结构也随之变迁;其二是社会生产方式由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的变迁,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以及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将迅速下降,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上升。
 
  当前湖北省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中期工业经济发展时期,开展城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破解我省面临的土地利用、人口流动、产业发展的“三大难题”,缓解我省传统农业、工业、高科技信息产业并存的“三元结构”“两大发展断层”:即传统农业与大工业发展断层、高科技深加工产业与传统工业发展断层的矛盾。
 
  一、共生理论指导下的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目标
 
  1.共生理论及其核心机理
 
  共生理论(SymbiosisTheory)首先出现在生物学领域已有一个多世纪了。按照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1879)的定义,共生是相互性活体营养性联系,即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而经济学家将生物运动规律引入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探寻之中,发现了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经济组织之间、产业之间也有类似于生物体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和交互融合渗透现象。后续经济学者还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主体共生关系还存在多元化发展趋势,共生形态不仅依存在同类产业内部的企业开始朝着产业边缘化的“长尾”方向发展,而且不同产业的企业开始横跨产业边界,通过差异化手段得到崭新的市场“蓝海”领域。共生理论在经济社会具有广泛应用性,其核心机理是统筹协调、和谐发展、合作共荣;其特点表现为:共生并不排除竞争;竞争型共同体通过竞争获得共同激活、共同适应、共同发展;进化是共生系统的总的方向与趋势。
 
  2.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目标:形成多元生态经济联合体
 
  目前全国各地开展的城镇化建设,虽然有的试点取得了成功,但也有的存在着诸多隐患:如,过分强调产值与GDP捆绑的城镇化,使城镇化成为与生态文明时代相悖的高能耗、高浪费、高污染的病态城镇化;一味以西方城镇为参照系的城镇化,使城镇化成为中国文化缺位、特色不明的城镇化;在错误城镇化理论误导下,使城镇化成为不计成本的盲目追求大城市扩张的非理性城镇化。
 
  笔者认为,在共生理论指导下湖北省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应是形成城乡一体的多元生态经济联合体。即以工业文明为导向,以生态文明为导航,发挥湖北省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制造业优势、高科技信息产业优势、交通与地理区位优势,从顶层设计湖北省城镇化的空间布局入手,创建湖北省市、城镇、村乡多元共生,大型、中型、小型城市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经济主体以及产业多元化的、低碳生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与精神和谐发展的城镇化人口居住新模式。
 
  二、“三级城区辐射”分层分类协同发展战略
 
  在共生理论指导下湖北省城镇化建设必须与湖北省“两型社会”“武汉1+8城市圈”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协同共生发展。“十二五”至2020年,“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东西部互动发展的关键接力点和加速器,内陆地区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重点是实现‘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
 
  为此,笔者提出湖北省城镇化建设的“三级城区辐射”分层分类协调发展战略是:湖北省会武汉中心一级大型城区、各地县市州二级中型城区、偏远城镇小型三级城区,分类错层、协调发展。
 
  1.武汉以发展服务业为突破口,向虚拟经济延伸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