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开放教学是世界性数学教育热点和数学教学新趋势,这种教学模式着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全国上下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通过反复地实践与总结,本人越来越觉得,要想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数学素养与能力,除了精心设计课的流程与内容以外,课堂提问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
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提问的作用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这节课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领导者和策划者。美国的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Cmos)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教学过程往往是通过问题来过渡,来衔接。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置每一个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说,课堂提问是数学课上实现师生互动、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三、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1.吃透教材是前提
吃透教材是设计出好的课堂提问的前提。教师理清了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白了作者的编写意图,为什么这样安排?其目的是什么?是想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是想突出什么数学思想、方法?还是想培养学生的哪方面能力?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适时、适度是原则
课堂提问必须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从时间上讲,问得恰到好处,正是学生需要的时候,正是学生思考、解题意犹未尽之时;从内容上讲,问到点子上,正是学生解题的困惑之处,正是学生思考的矛盾之处。从难度上讲,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既要符合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又要不偏离本节课的中心,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来定提问的方式、角度、答题对象等。
3.寻求好的切入点是关键
要想设置好的课堂提问,必须在寻求切入点上下功夫。课堂提问存在于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在旧知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课堂提问存在于新知识形成的关键点。对新知识的学习,不能只满足于掌握知识的表面叙述,还要通过运用,掌握知识的内在本质特征,关键之处,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有用的。
课堂提问存在于解题后的反思点。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曾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回顾。”解题后的回顾是对解题活动的深层次的再思考,它不仅仅是数学解题学习的一般性的重复,而是深究数学解题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它对深化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提问存在于学生的认知冲突点。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只有学生的思维主动参与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实践表明,精心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情境,可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思考的积极性。
课堂提问存在于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瑞典教育家马登(F·Marton)认为:“学习就是鉴别”“鉴别依赖于差异的认识”,马登理论对我们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