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经曲折的吉普赛人 提起吉普赛人,人们总是用神秘、放荡不羁、热情和自由形容他们,也会联想到他们神奇的占卜术、波西米亚和弗朗明戈式舞蹈。而吉普赛人的生存状况并不如人们想象那般简单,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今,他们的生存状况一直陷入困境中。 (一)吉普赛人的来历 吉普赛人(Gypsies),原住在印度北部,现遍布世界各地,以欧洲为主。实际上,吉普赛人自称为罗姆人(Rom),这个名字在吉普赛人的语言中原意为“人”的意思。把罗姆人称为吉普赛人,既是因为长期以来对这个民族的起源和历史不能充分了解,同时在对吉普赛人的研究过程中缺乏足够具体的资料,因为对其起源、迁徙和其他方面的研究中,总是先入为主地离不开前人得出的或正确或残缺的结论。吉普赛人有许许多多的名称:法国人称他们为波西米亚人,西班牙人叫他们为弗朗明戈人,俄罗斯人则称他们为茨冈人……这些名字主要是因为其他民族对他们族源的主观臆断和对其民族历史的编簒而形成的,这种情况持续了几百年。1965年,才成立了吉普赛人国际组织——罗姆人国际委员会(Committee International Rom),他们使用的“罗姆人”一词,现在逐渐得到了国际承认和尊重,但是由于习惯和传统的称谓,多数人仍称他们为吉普赛人。 (二)吉普赛人的现状 吉普赛人约在公元1000年前离开印度,16世纪时遍布欧洲各地。吉普赛民族是一个喜爱流浪的民族,他们坐着大篷马车到处流浪,以收废品、贩卖小物、占卜或是单纯乞讨为生。因为吉普赛人天性爱流浪,于是大多数吉普赛人不能融入社会主流,仍然居住在条件极差的棚户区内,有的以占卜、歌舞为生,而有的只能做小偷、人贩子、乞丐或是做“弄熊的人”。这也导致其他民族对他们的印象停留在“偷东西”“乞讨”“脏兮兮”和“放荡”这些词汇的描述上。 东欧共产主义时期,由于各国逐步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吉普赛人在就业方面障碍减小了,但东欧转向市场经济之后,吉普赛人的失业问题再次变得严重起来。2004年匈牙利选出了欧洲议会的第一名罗姆议员,这意味着国际组织开始重视吉普赛人的生存问题,吉普赛人的生存境遇开始得到改善。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的矛盾已经全部得到解决。 不得不说,吉普赛人的身份问题是造成他们生存困难的重要原因。如今一部分吉普赛人试图保持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虽然不再有大篷车,但吉普赛人除了以赖以生存的塔罗牌占卜为生外,更多人沦陷于乞讨中。与此同时,对吉普赛人的歧视剧增,造成了社会隐患,吉普赛人的集聚点也经常发生骚乱。也许是吉普赛人骨子里的倔强与不愿屈服的性格使然,他们并不愿意与主流社会融合。 吉普赛这个民族历经磨难,如今一小部分吉普赛人过上了定居的生活,但大部分吉普赛人仍没有稳定的工作,无论是整个欧洲社会抑或是国际组织,最终都希望他们能定居下来,有正常职业,同时更不希望他们的民族文化消失。虽然这两种情况还存在冲突,但吉普赛人的境况正在逐渐改善。 二、 吉普赛风格音乐作品主要特点 吉普赛风格的音乐和这个民族的分布一样,遍布于世界的许多国家,提起吉普赛的音乐作品,人们总会联想到匈牙利、西班牙、罗马尼亚、法国等,其中以匈牙利的吉普赛音乐风格最具代表性。吉普赛的民族音乐,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更与其居住地的民间音乐巧妙融合,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吉普赛音乐独特的魅力也受到作曲家的青睐,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拉威尔的《冈茨》等都是富有吉普赛音乐特色的作品。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吉普赛音阶 “吉普赛音阶”是由吉普赛人后期带入欧洲。因为这种音阶在匈牙利十分盛行,因此也被称为“匈牙利音阶”或“匈牙利调式”。 在拉威尔的作品《冈茨》(谱例1)中,F与#G、bB与#C均形成了增二度音程,这样的音乐作品在缓慢速度的演奏时,人们就能感受到作品想要表达的悲剧性色彩,有浓厚的民族风味。这种音阶以含有两个增二度音程为特征,相当于升高四级音的和声小调,形成吉普赛作品中重要的色彩特点。 谱例1: (二)调式特征 在调式上,运用同主音大小调式的转换,使音乐的色彩变化极具特色,也是吉普赛音乐风格的显著特点之一。 如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使用#f小调和#F大调。有些乐曲大量地使用同主音大小调式,如拉威尔《冈茨》以d小调和D大调为主。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