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次出现草原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这种民族融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艺术创作的思想领域里,其艺术具有中国整体文化特征和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在版画的创作空间里也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深远的美学意义。 一、南北的地域及文化差异性 从地域因素看人性的丰富,便有了“南人”与“北人”的区别。在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以及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着很多不同;从地域文化角度来看南北方本质区别,两者的名胜相殊,乃文化熏陶的不同所致。清代沈宗骞在《山水画论》中谈道:“天地之气,各以方殊。而人亦因之。南方山水蕴藉而萦纡,人生其间,得其正者为温润和雅……北方山水奇杰而雄厚,人生其间,得其正者为刚健爽直。”体现在绘画风格中,南方秀美雅丽,北方粗犷雄沉。东北人性情刚烈、质朴笃实,作品中流泻着一种豪放与大气,显示着生命的活力与民族的自信。 二、地域文化对东北版画的启迪 说到东北的地域文化,人们会联想到东北大秧歌、二人转等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经过多年社会文化的积淀,映射出东北人粗犷豪放、勇敢、乐观的个性。东北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铸造出东北文化的整体特色。 东北版画家们按照自已的生活阅历、审美情趣,从传统艺术、人文风貌与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借用刀笔木痕来刻画北方人民乐观向上的性格和不畏困难的顽强精神品质。比如:版画家晁楣的作品《第一道脚印》正是表现艰苦创业的劳动大军开垦北大荒、改造大自然的坚强斗志。“某一地区与文化的民族心理特征、艺术遗产、美学精神等,呼应着特定的地域环境,对于每一时代的文艺家与审美接受群体的文化审美心理结构产生着共塑作用。”东北版画家正是深受所处地域文化的深厚洗礼和滋养,才形成自已风姿独具的艺术特色。没有东北这样丰富的“文化土壤”,就没有东北版画今天的艺术辉煌。 三、东北版画的地域共性特征及创作风格 “共同的所处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社会背景、文化传承以及艺术旨趣与艺术追求上的相互影响,最终都在画家的艺术风格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显现,从而形成一种地域共性”,探索东北版画的共性艺术特征及表现风格,主要体现在审美性、艺术独特性和多元性三个方面: 1.审美性 东北版画大多体现出多元的审美特质和精神理念的渴求。直面北方的白山黑水,寄情山水,蕴涵于绘画的本质之中。画面清新、直白而唯美,充盈着浓浓的地域风情,让人领略到东北自然质朴的地域风貌和生活中最美好的本质,尤其是生命的本质问题在东北广袤的自然中得到了阐释。 2.独特性 “越是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就越有独特的属于自己的语言”,艺术的个性就是艺术的生命。东北由于自身的复杂多样和独异性使其呈现着与其他地区迥异的地域风貌。东北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具有独立审美体系和风格特征的艺术文化,形成风姿独具的创作风格和自然质朴的奇异魅力。 3.多样性 正是由于不同民族、地域的艺术形态、艺术精神的复杂多样化,才凸显出人民文化的多姿多彩。东北版画艺术流派纷呈、风格各异,例如“北大荒”画派及内蒙古科尔沁画派等。 雪,是北方的冬韵。用黑白木刻语言来体现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在黑与白的嬗变与融汇、黑白灰的和谐与统一之中,感同身受的是那静寂的天地、纯真的心灵、质朴的情怀。 东北的冰雪文化作为北方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借助黑白木刻为表现载体,来再现北方乡情浓厚的自然韵味,传递东北人的内心意象与现实世界的交织。这是将自然客观的体验上升为生命精神的表现,也是对版画思维新观念的探索,寻求新途径的一种尝试,具有新颖的美学意义。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