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论语•学而•为政》篇解读心得(2)

时间:2014-01-07 16:01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杨江波 点击:
通过这一实验,就可以理解书画家多长寿这一现象了。在进行传统书画创作时,要求书画家平心静气,心无旁骛。用这样的心态创作出的作品会蕴含天地之静气,意境悠远,反之,有浮躁之气的作品则为下品,格调不高。关于

  通过这一实验,就可以理解书画家多长寿这一现象了。在进行传统书画创作时,要求书画家平心静气,心无旁骛。用这样的心态创作出的作品会蕴含天地之静气,意境悠远,反之,有浮躁之气的作品则为下品,格调不高。关于近世长寿之书画家,我也搜集统计了一下,享年达到85岁以上者大约几十位,其中也不乏百岁者。这一事例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符合宇宙大道,顺其自然规律。
  反映在艺术上,则强调中正平和,如为政篇第二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原是《诗经·鲁颂·駉》中的一句诗:“思无邪,思马斯徂。”“思”在此篇本是无意的语音词,孔子在此借用为“思想”解。程伊川说:“思无邪者,诚也。”也就是诗人要有真性情,在艺术作品的内容中要实现“文以载道”的目的,在表现效果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表达内容是中和之美,情感把握得恰到好处。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思无邪,乃是要使人读诗人思无邪也。若以为作诗者三百篇,诗,善为可法,恶为可戒。故使人思无邪也。”当今社会重视物质利益,艺术形式花样翻新。其间有颓世者,有表现色情暴力者,用尽所能来刺激观众,根据江博士水的实验,可以知道只有符合宇宙律动的节奏才能利于人类,只有让人心中充满正气的艺术格调才能称之为美。真正的艺术可以“化”人,使人“思无邪”。吾师范曾先生绘画风格被称为“俊逸鲍参军,清新庾开府”,展卷一观,便满眼高华之气。气从何处来?乃笔者心中之气,心有妄动,则俗气潜来,“如如不动”则真气充盈,自然清静无为,感人至深。那么,如何修心养性呢?孔子以己为例,提出了一个渐进的过程。
  为政第二篇第四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是很重要的,这是孔子修身正心的过程,看起来没什么,但其实做到还是很难的。《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禅门大德王骧陆居士说:“着相为魔,不着相为佛。”佛是什么?佛是觉悟者,是大自在者。孔子在达到圣人之前有个渐修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孔子。人生其实就应该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最终达到人生的圆满。人生修炼的意义体现在艺术上,就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总结的:“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讲的也是这个意思,只有在个人的修养上达到通会,其作品意境格调才会高雅简约。因此,一个好的艺术家必定也是一个哲人、思想家,甚至可以说是修道士。
  儒家修养自己的方法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孝”,为政篇也提出了关于孝的标准,“父母唯其疾之忧”,就是说是使做父母的只为子女的疾病担心。这是比较大的孝了,如果自己具备了远大的志向、高尚的品德、悲悯的情怀,便能使父母引以为荣。疾病是不能避免的,但是自己的德行是可以后天修养的,是可以通过孜孜以求来达到的。儒家的经典《孝经》主张把“孝”义概念放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
  做到了孝,最终的目的是做一个君子,本文中对君子与小人做了一个对比来强调其重要性:“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是私心的大小,君子“泛爱众”,小人结党营私。私心是“我执”的表现,是痛苦烦恼之源,因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综上所述,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经典意义深远,在科技文明发达的今天,西方文化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很好地理解、研究、应用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可以为全人类的和谐发挥重大作用。
  注释:
  ①②季羡林.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2,4.
  ③曾参,子思.大学·中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32.
  参考文献:
  [1]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级艺术学博士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