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浪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中文微博的出现,这些全新的信息平台吸引了众多的用户,同时也为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提供了平台,通过微博可以对知识进行收集、交流、分享与管理,有利于对知识再加工,越来越丰富的微博软件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支持。 总之,微博在学生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不仅体现在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创新性的发展,弥补正式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缺陷,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独立性与实践能力,促进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和推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三、基于微博的学生非正式学习模型 1.模型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依据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理论,将微博与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有效整合,构建学生在微博上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基于微博的非正式学习模型 (1)采用实际应用研究与Pettenati和Ranieri的模型相结合。Pettenati和Ranieri曾在InformallearningtheoriesandtoolstosupportknowledgemanagementindistributedCoPs一文中提出了非正式环境下网络协作模型。针对微博使用者的特点结合Pettenati和Ranieri模型的设计理念,从社会网络层面分析信息获取时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在学习中依据社会化程度所呈现出的各种角色进行分析。 (2)以参与者为中心。学生作为参与者在进行非正式学习时没有严格的课程安排及课时要求,参与学习活动出于个人的兴趣与需求。因此,在设计模型时将参与者作为中心。模型第一阶段主要涉及参与者的兴趣、动机、知识准备及社会化、参与程度等。 (3)微博的使用。在基于微博的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参与者与参与者、参与者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与分享信息,通过微博平台完成。 2.主要模块 (1)社会网络层。非正式学习参与者的"兴趣和动机"是社会网络层的基础,同时也是开展非正式学习活动的基础,动机稳定与否决定着学生参与时间的长短。"知识准备"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习得的知识、经验等,如信息素养以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阅历等。"自尊、尊重和互信"是学生交流的基础,是学生非正式学习社会性的表现。而"风格"是学生学习差异性的表现,包含了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风格以及与其他学习者对话时的表达风格等。"社会化"是学生与协作小组进行信息交互,交互的程度称为社会化程度,是信息分享、获取以及反馈的综合体现。根据学生参与和分享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较少参与者、边缘参与者和中心参与者三种"角色",如图3所示。图3参与者 (2)管理层。管理层的对象是信息,是整个非正式学习环境最重要的因素。管理层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个人、协作小组和任务。个人是指在学习环境中,具有兴趣、动机和一定的知识准备并且经常参与或尝试参与的学习者。协作小组包括小组协作程度和协作方式。根据小组协作程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分工,任务则是指在协作中参与者的分工。 (3)软件层。从学生参与非正式学习的过程来看,微博搭建了协作交流、共享的平台,扩大了学习交流的范围,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习者可以发布、分享微博信息,通过与不同学习者的交流,优化和拓展自己的学习社会网络圈,深化对信息的理解与追求。 四、应用实例与分析 1.基于新浪微群的非正式学习应用实践 (1)加入微群,获取领域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电脑以及绑定微博的手机与新浪微博页面交互或者使用MSN,Gtalk,UC访问微群。首先学生可以通过微群页面左上方的搜索框搜索群号,搜索包含"移动学习"关键字的群名称,找到与移动学习相关的微群,选择加入。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导航中的"发现微群"加入,以及通过"创建微群"创建学习者自己的微群。微群聚合了具有相同兴趣、动机以及有相同或者相近知识准备的学习者,将与移动学习相关联的话题聚拢在微群里面,让志趣相投的学习者在相互尊重与互信的基础上通过微群平台,以微博的形式更加方便、集中地进行参与和交流。 (2)参与协作,进行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学生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协作将所获得的认识、技能系统化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和个人显性知识的内化及隐性知识的挖掘。学生登录到微博后,微群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与"移动学习"相关的主题供学生开展非正式学习活动。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方向,可以在群内任何一条微博的下方点击"转发"或者"评论"进行个人操作;通过"邀请好友入群"邀请相互关注的好友或者"粉丝"同群内其他移动学习成员进行协作;也可以使用"私信"功能与个别成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针对其他学习者发布、评论或转发的有关学习的微博,围绕自己的学习主题,持续、反复地对所收集的微博信息进行思考、分析和归纳,从而在个人与其他成员的协作过程中获得新知。 (3)上传微博,发布共享信息。在微博平台下进行非正式学习,学生基于微博构建学习共同体,每位学习者不但提供知识而且可以共享知识。首先,对经过获取、处理得到的知识以及记录的有价值的文本,以微博的形式及时在个人微博或者微群上发布,提供给关注者和粉丝。其次,在分享能力上,微博平台的关注(Following)与粉丝(Followers)功能,为微博提供了实时分享,他们在分享这些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获取的其他材料。最后,经过发布、分享过程,学习者可以与其他成员进行再交流,并对自己的新知进行修正,经过知识的提炼与升华,不仅提高了知识获取的效率,也更有力地促进了非正式自主学习的深入与创新。 2.结果分析 在微博平台下,通过对移动学习领域的非正式学习进行应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253个学生成员中,其中关注者220人,发言者198人,约占总成员数的78%,说明基于微博的非正式学习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学习者在非正式学习中比较关注的主题描述为:移动学习相关理论研究、iPhone和android手机移动终端以及移动互联网络的研究。大多数评论性、共享性、交流性微博的发布主要以积极、正面的言论为主,这说明在微博环境下进行非正式学习,大部分学习者持一种非常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一全新的学习环境。对模型的应用进行实际研究,获得了学生对移动学习领域关注的热点与主题,这些热点问题有助于指导移动学习领域的理解与实践。同时,该项研究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微博的非正式学习模型的实用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通过模型的构建让学生利用微博进行课堂以外的非正式学习,弥补了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经过实践与引导,学生对非正式学习加深了认识,能够充分地体现主体性,积极运用微博获取、发布、交流知识提高学习成效。但是,要使微博在非正式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优势,成为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的首选形式,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朱哲,甄静波.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模式构建.电化教育研究,2010(2). [2]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电化教育研究,2005(10). [3]胡继强.Web2.0时代背景下非正式学习环境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9. [4]Pettenatil,M.C&M.Ranieri.InformallearningtheoriesandtoolstosupportknowledgemanagementindistributedCoPs.CEURWorkshopsProceedings,2006.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