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是南京社会现代化的内层根本动力(3)

时间:2013-11-07 11:10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李菁怡 点击:
二、政治建设是现代化又一根本动力 上层建筑的发展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依法领导、依法行政的能力。从南京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二、政治建设是现代化又一根本动力
  上层建筑的发展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依法领导、依法行政的能力。从南京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有机统一
  实施党建创新工程,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主动适应南京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新情况,继续以"三争一创"活动统领农村、机关、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发挥作用,充分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争第一、创一流"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健全"三争一创"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党员公开承诺、"三亮三比三评"等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并且,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拔方式,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如:以片区为单位统筹区内所有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区域内拥有优质资源的党组织的龙头带动作用,实现区内党组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以强带弱、整体推进。
  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推动人民民主有序扩大。第一,"行政吸纳政治"1的发展民主的思路与党的群众路线相结合,恰恰就是行政民主促进政治民主的路径:我们正在进行治理结构的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推进政府创新与社会创新的过程,就是按照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从行政务公开、让公民依法有序获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这既是实行"行政吸纳政治"的过程,也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这种参与式民主可以推进政府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性的实现,推进党委领导、官民共治的治理模式的实现。第二,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通过当作为整个社会发展核心动力的发挥,理应对人民民主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探索建立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会组织和社区为基础,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广大群众联动的新型社会动员机制。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五大关系和谐。支持市民主党派深入开展"思源工程"、"烛光行动"、"致福工程"、"专家进乡村"等活动,服务全市科学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展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做好"亚青会""青奥会"期间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深入实施"同心·万家民企帮万户工程",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努力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区县成立海联会,加大与港澳政协委员、海联会理事及海外社团的联系;加强宁台交流与合作,将南京打造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示范城市。发挥我市海外侨胞、归侨侨眷资源优势,围绕南京创业人才"321"计划,吸引港澳台和海外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团队来宁发展。加强党外"六支队伍"建设,推进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工作。深入开展"三个服务"工作,推进省市合作共建协议落实,建立健全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实效,丰富服务内容,扩大服务成果。实施法治建设工程,切实提高依法治市水平;深化司法改革,树立维护司法权威,支持法、检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提升司法公信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打击、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科技人才保护机制,搭建科技创新创业司法保障平台。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工程,着力深化财政体制、公费医疗制度、城市管理体制三项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公开招聘、人员聘用和绩效工资制度;大力推进公共管理创新,扩大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权力使用和监督的途径渠道,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方式,推进市、区县(园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优化政务服务机制,量化政务服务绩效指标;加强"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建设,完善民生服务联动机制;加强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市、区县一网运行的政务服务体系,打造"国内一流、接轨国际"的智慧政务模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确保城乡社区"四个一"覆盖率达100%;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目标任务,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机构编制资源整合调整;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开展"千企走访"、"百个社区走访"与"联系市民、服务百姓"活动,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
  同时,建立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逐步完善人才项目评审和资金管理制度规范,全面推进6项人才重点工程和10项人才制度创新建设,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南京人才活力塑造、竞争力提升的主要手段。深化干部选拔制度改革,加大竞争选拔、差额选拔的力度,将公开公平公正作为人才创新选拔的首要前提;组织实施南京创业人才"321"计划,深入推进"紫金人才特区"创建工作,将其作为苏南国家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持续动力予以高度重视;围绕具体项目和关键领域,认真实施高端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干部选任机制,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为推动南京科学发展的有力杠杆;更加注重在实践中历练干部和培养造就源源不断的大批高素质年轻干部,建设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型干部队伍,让能力强、素质强、水平高始终成为南京干部队伍的品牌;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让人才优势成为南京科学发展的第一优势和关键支撑,到2015年率先建成在国际特定领域有影响力的人才强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积极性。
  2.加强纪检监察督察工作,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一方面,扎实推进"廉基工程",继续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延伸;完善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建立更加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强化审计整改工作,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强化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电子监察监控,扩大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试点范围;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评议,研究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综合考评体系;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完善政风行风媒体监督联动机制;推进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工作,有效提升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加快构建一体化科学配置、网格化全面覆盖、标准化高效运转的督察体系;进一步推进科技防腐体系建设,提升现代科技在防腐、惩腐的效能和使用水平。
  另一方面,对于任何政体来说,滋生腐败除"制度"原因外,人性道德教化的一贯性、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立法执法的宽严度、社会分配的公平性、党政权力的公信力、执政为民的持续性、舆论监督的透明度、社会示范用的高尚性等都是重要的因素。特别是社会"道德水准","精神文明"水平,是更为核心的因素。单一唯体制论,单一唯法治论,单一唯市场论等,都不可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因此,防惩兼顾,以防为主,德长刑近,以道德教化为本,辅之以正确立法,严格执法,兼用新闻监督、等综合手段综合治理,才能有效遏制腐败,实现政体清正廉洁。
  因此,需要在决策层、知识界和群众之间构筑沟通和认识的桥梁,对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达成共识,以期产生持久强大的凝聚力。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并不是现实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实体性存在要素,而是各种社会要素之间的联结方式、联动程序和促发过程。西方国家之所以能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因为在其社会结构内部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创新需求、创新动力与创新能力,形成了科学技术创新、组织制度创新、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均衡有效推进的创新体制和机制。因此,南京要率先实现社会现代化,必须深入挖掘潜在的现代化动力资源,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形成推动南京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内外合力。建立创新型城市与创新型社会的目标模式,大力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动力和鼓励创新行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面引入和健全创新机制,对经济社会系统实施均衡和持续化的创新。
  引文注释
  ①国家发展改革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2013(4).
  ②江苏省委省政府.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实施意见,2013(5).
  ③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特别强调政府职责及其相关的制度建设。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说,"制度化程度低下的政府不仅仅是个弱的政府,而且是一个坏的政府"。(塞缪尔·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95:26-27.
  ④统计显示,南京216万农村人口、68.7万农户,居民点占地551平方公里,人均占地254平方米,浪费很大。由于农村青壮年进城打工,生活、工作都进城,许多乡村变为"空心村".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2012年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南京市社会现代化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