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也得到空前解放,推动着社会文化逐步走向繁荣,掀起了一场"文化热"。高校学子精神风貌总体较好,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体现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明显。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梅贻琦先生曾经讲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然而,大师与大楼也是相互依存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些一流的大学,除了有层出不穷的大师外,还有着举世闻名的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清华的西洋风格校景、北大的古典建筑风格,都营造了一种高等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也是文化育人的一个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院校在校园建设方面加大投入,老校区的美化建设、新校区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氛围不足 从19世纪末"洋学堂"的开办到现在,中国高校一直以传播文化知识和民族文化为己任。"文革"期间只抓精神灌输而抛弃知识和技能传授的结果是人民受损、事业受损、国家受损。如今,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了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新时代。作为上层建筑的高校文化育人,当然应该与之相适应,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文化育人环境的营造效果并不理想。改革开放后,虽然有所改善,但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发展经济上,人们获取急需的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氛围不够浓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三)教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高校在规章制度方面把重点放在纠正学生"错误行为"上,其目的是管住学生,而不是养成学生积极健康的行为,工作缺乏理念和思路上的创新,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也是应付上级的工作检查,没有过多的精力去了解学生的内心,没有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未能从本质上去解决问题。教师在青年人眼中是一名拥有先进文化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和丰富人生经验的教育者,能够指导学生思想观念并对学生群体文化进行整合,达到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目标。但是,随着教师在教学、科研等工作方面的竞争压力日趋激烈,他们认为教学任务、学术研究是他们日常工作范围,是"正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在他们看来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不愿意参加这些活动。教师对校园文化的误解以及激烈的竞争压力让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缺位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中没有起到引导和教化的作用。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途经 (一)提高教育者对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视度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多元文化的发展体现为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大学校园主流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同时又在校园非主流文化活动中充当主要角色,例如以好莱坞电影和韩剧为主体的影视流行文化、单纯追求时尚体验的洋节文化、回避深刻思考的卡通文化、彰显个性强调小群体趣味和认同的酷语言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资源丰富、挑战激烈、任务艰巨。我们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不能忽视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应在文化育人方面加大力度。 (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育人功能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生的本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实行教学方法多样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教学实训内容,改善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和文化育人功效的最大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重视环境育人的作用,把理论教学和环境育人有效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海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借鉴,即借助网络这一青年学生喜用、乐用的平台,在全市高校推进"易班"网络平台,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与学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零距离"的沟通。 (三)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文化氛围的营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文化氛围的形成,对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工作有着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学校风气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形成,可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具体说来包括物质层面环境和思想层面环境两个方面:一是加大硬件投人完善教学和文体设施,用校园内无处不在的文化设施等物质层面的现实环境,营造和逐步形成全体师生随处可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文化;二是在硬件设施完善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逐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环境文化的营造,以形成一种由正确政治思想主导的多元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氛围。 (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文化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形成离不开其管理文化的营造和形成。长期以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的原因,对所从事的育人工作认识不够,角色意识淡薄,导致自身政治素质、理论素质、知识结构、人格力量等与角色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老师是传播文化知识的人,应需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加大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这样才能传递更新的文化给学生,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因而,高校需要不断改革学校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使教师从不合理的竞争压力中解放出来。同时改进学校的管理方式,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学校要实行民主化的管理,给予教师合理的教学科研自主权,为教师提供参加决策的机会,因为如果要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文化氛围,必须遵循"从教师开始,向高校学生推进"这一路线。高校管理文化的形成需要全体师生来共同完成,更需要长期的积淀,只有从远处着眼,才能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文化。 [参考文献] [1]于松.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兼论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7). [2]杨长春.关于强化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 [3]李敏,张志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及其对策[J].辽宁学院学报,2001(3). [4]周军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对策研究[J].华北水电学院学报,2007(1O). [5]陈孟,江宇冰.论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教育,2007(7). [6]许倪倪,肖杰.以高校文化管理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 [7]吴晶,仇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明显[J].中国青年报,2012(6).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