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积极情绪”训练干预大学生暴力行为的研究

时间:2013-10-05 09:55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陈斌 点击:
本文以当前大学生暴力行为事件为研究背景,依据“暴力行为与情绪”、“积极情绪的功用”为理论基础,展开讨论“积极情绪”训练法干预大学生暴力行为的具体技术手段——“快乐”训练和“感恩”训练。最后,本文对“积极情绪”训练法的运用提出相关看法。
  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2003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藏尸,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10.28”付成励弑师,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撞车刺人,2012年江苏科技大学副院长被害……这些都是一度引起媒体关注、社会震惊、人们思索的大学生典型暴力行为事件。据不全面数据统计,我国大学生暴力犯罪的案发率逐年上升[1]。因此,寻求一种有效地手段干预大学生的暴力行为,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一个研究重点。
  1暴力行为与情绪
  所谓暴力行为,即运用武力行为导致人身的损害、伤害、毁灭或者非法侵犯他人的权利[2]。对暴力行为的进一步理解,则需要界定清楚侵犯行为。对侵犯行为的界定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强调它必须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图,尽管这种行为伴随有意图;二是从效果上看,这种行为可以是反社会行为,也可能是亲社会行为,大多侵犯行为不为社会所认可,但也有一些侵犯行为是社会所赞同的,我们称之为认可的侵犯行为(Sanctionedaggression),比如教练对不认真训练的球员加以惩罚;三是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的(Aggression-feeling),比如愤怒。尽管外在行为不一定总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内部情绪,但大部分情况下侵犯总是与愤怒联系在一起。心理学对侵犯行为和暴力行为的区分,着重于突出它们在手段和情感形式上的差异。侵犯或暴力行为的手段,基本上是朝向他人的意图。情绪是引发人们施加伤害的原因,即愤怒的情绪与暴力行为常是相关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控制和引导暴力实施者的情绪,将有效减少他们暴力行为的产生[3]。
  2“积极情绪”对个体的功用
  “积极情绪”,即正性情绪或具有正效的情绪,它是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人们比起以往只研究“抑郁、焦虑、愤怒、敌意”等消极情绪,更开始关注“爱、幸福、满足、感恩、乐观”等积极情绪。
  艾森用二十年的时间研究证实,积极情绪可以促进社会认知;当人们体验积极情绪时,就会拥有灵活的、创造性、有效的思维方式[4]。弗雷德里克森认为,积极情绪可能纠正或者撤销消极情绪过后的效应;此外,他还提出在长期的压力情境中,积极情绪的体验可以帮助人应对压力[5]。而Segerstrom提出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价值判断取决于人类自身的思维模式和对待事物的态度,基本价值取向又影响人们对待现实的核心态度及其对未来发展图景的信念[6]。最新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认为,提升情绪智力,拥有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减少暴力行为的产生,其核心技巧强调要调整负面的思考,特别是要改变我们对自己或者别人有破坏性和伤害的负面想法[7]。
  总而言之,“积极情绪”能激活个体正向行为;能扩展个体的正向认知范围;能建设个体健康的身体资源、智力资源、人际资源和心理资源等;此外,它还能撤销个体的负面情绪效应和行为,促进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和谐发展[8]。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