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仅注重校内活动的参与性和教学工作,对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分析活动的关注度较低、专业实践能力不够,因此师资水平急需提高。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意见》指出:"学校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专业课教师应当首先通过培训,成为"双师型"教师。 1."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措施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重视、积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1提高认识,制定好规划。学校行政部门要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纳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 1.2改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工作环境,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学校应有意识地制订教学计划,建立岗位轮换制,加强校内外培训基地建设,使专业教师有时间和机会与生产工程紧密联系。 1.3建立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激励制度。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如在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出国进修培训,申报高级职称时优先考虑,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获取多种证书,促进教师自觉地更新知识,参与在职培训和实践训练,提高自身素质。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2.1新教师见习期培训。刚走出校门、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见习教师由于在大学中学习的主要是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知识,实践较少,因此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德国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培养方法值得借鉴。在德国,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学学习阶段),大学生要掌握的是专业科学、专业教育法、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第二阶段是为期二年的见习期,主要是为了让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实践教学,提供咨询,辅导学生,并致力于学校的技术革新等,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这期间的培训是由职业教育部门直接组织安排的,只有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真正的专业教师。 2.2在职教师的继续培训。当前社会处于科学的迅速发展时期,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技术工具、手段日新月异,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更替和应用,加强在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途径如下:
2.2.1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践联系的能力,可每学期安排教学轮空,要求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锻炼,也可以带着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企业中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应用新技术能力。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