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思想容易波动,心理处于一个反复动荡的阶段,审美意识模糊,审美情趣也比较浮泛。教师可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去体悟文本中的美点,进行美的熏陶,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去描绘美的生活,美的世界。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邹忌的妻、妾、客的赞美(比城北徐公美)来表现邹忌的外形,用敢于进谏齐王做法来揭示他的内心,一个美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出来。通过阅读,这个典型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受到美的感染。又如《谈生命》,可选读文章的最后片段,体会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如《背影》,可选读“父亲过铁道买橘子”这一细节,体会父亲拳拳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愧疚之意,做一次亲情体验之旅……所以,教师应善于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杂取种种文章精华,提高思想认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在实际的写作中就会进行美的创造。 课本最能体现课标精神。我们应创造性地运用课本,使学生在知识积累、能力培养,情感熏陶、思想锤炼等诸方面收获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并肩前行。 二、从课外经典阅读中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 每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语文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毫无疑问地要增加课外阅读量。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的量的多少决定了学生写作表达的层次,阅读品味的雅与俗也直接影响着写作表达的高与低。在学习语文写作时,不妨“吃着”课本这只碗里的,还要看着“课外”这口锅里的。阅读经典作品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一本好书,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历史,读书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因此经典阅读可以不断提升我们个人的人文素质,而个人的人文素质就是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所以,我们应力求学生做到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 课外经典阅读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每学期开学初,结合课标要求,教师应推荐、开列名著阅读书目。如初三上学期阅读《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下学期阅读《格列佛游记》、《简爱》、《泰戈尔作品选》。教师推荐的时候,不妨可以写上一段精彩的推荐语,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过程,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质量,可利用一些课堂时间请学生谈阅读感受,达到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我思故我在”。当读到冰心的“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我们就不会为一点小小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裹足不前;当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了解了三位伟人的苦难人生,我们就不会为生活中遇到的点滴困难而畏缩不前;《西游记》中孙悟空斩妖除魔,上天入地的神奇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告诉我们:只有历经磨难,才能获得成功……阅读没有思考,即使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两脚书柜。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而阅读过程,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思读结合。平时让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年级备课组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经典阅读知识竞赛和读书评书活动,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读写结合,提高学生阅读热情,提升思想认识。我们都知道,思想关乎作文的灵魂。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即使有再好的材料,优美的语言,没有正确的思想,也不可能做到。经典阅读过程,名人名家富足的思想精华给学生以无尽的启迪和教益。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经典阅读,取其精华,汲取力量,提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运用多种媒介,拓宽阅读渠道,提升写作水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作为教师,就应该努力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采用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优秀资源进行阅读,促进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1.利用电视荧屏进行阅读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